1939年11月26日,在苏联与芬兰南部的边境上,苏军的一支炮兵部队突然朝着本国境内一个叫麦尼拉的小村庄开火,共打出了七枚炮弹,均落在了苏芬边界的苏联一侧。

苏军的迷惑行为被附近的芬兰驻军尽收眼底,芬兰边防士兵迅速将此事上报,而得到消息的芬兰高层顿时眉头一紧,他们预感到苏联想搞事情。

果不其然,苏联政府很快就跳出来,宣传芬兰军队悍然炮击苏联领土,造成苏联军民伤亡,挑衅苏联政府,并不由分说的废除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的这番操作明显是栽赃嫁祸,与日本人制造的柳条湖铁路事件和德国人制造的格莱维茨事件如出一辙,目的就是要挑起战争。

炮击事件发生后芬兰邀请外国记者前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芬兰原本是瑞典领土,直到1809年的瑞典与沙俄的战争中战败,芬兰被割让给俄国。

此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当地建立了芬兰大公国,芬兰变成了俄国境内的一块民族自治区。

实事求是讲,在沙皇俄国时代,芬兰和圣彼得堡之间的关系还不错,这种融洽的关系持续了整整一百年,直到19世纪末,沙俄政府试图限制芬兰自治权力,在芬兰推行俄罗斯化,才引发芬兰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俄陷入政权更迭和混乱的内战之中,芬兰则趁机宣布独立。

由于列宁正忙于和国内的保皇党争夺政权,无暇顾及芬兰,很快便承认了芬兰独立。

不过随着苏维埃政府逐渐统一全国,苏俄(当时还没有建立苏联)与芬兰关系越来越差,其中领土纠纷是两国最大的心结。

虽然以当时的国力而言,芬兰完全不是苏俄对手,但苏俄的外敌实在是太多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这些都是苏俄的敌人,苏俄实在拿不出精力对付芬兰。

于是在1920年苏俄与芬兰签订《塔尔图和约》,被迫在领土问题上作出了大量妥协,苏芬南部边境距离苏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只有32公里,对苏俄威胁极大,也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苏军主力正在西线与波兰军队作战,图为守卫华沙的波军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掌权之后,苏联开启了高速工业化,尤其是军工产业发展迅速,苏联国力大幅提升,国防政策开始向主动防御转变。

但就在苏联崛起的同时,纳粹德国也在快速复兴,国力大增,苏德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

斯大林明白希特勒是有东征的想法,可是由于英法美同样敌视苏联,斯大林只能暂时选择与德国合作。

于是苏联一方面与德国展开各种军事交流,另一方面又小心提防着德国。

此时斯大林最担心的问题是德国与芬兰结盟,从北面进攻苏联,为此斯大林从1930年代初便照会芬兰政府,提出修改边界,其中苏联强烈要求将列宁格勒附近的苏芬边界向北推移,保障列宁格勒的安全。

另外苏联还要求芬兰割让北极圈出海口佩察莫,租借芬兰湾北部的汉科半岛,索取领土2761平方公里。

而作为交换,苏联则5529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补偿。

苏联提出的领土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苏联的要求,芬兰方面非常不乐意,虽然苏联名义上拿出两倍的土地与芬兰交换,但芬兰所割让的土地都是战略要地,而苏联交换的土地则多为森林沼泽,土地价值远不及芬兰割让领土。

因此芬兰拒绝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要求,同时芬兰也不断强调自己会保持中立,不会卷入苏德冲突,试图打消苏联的担忧。

苏联和芬兰的谈判一直持续到1939年11月,两国谈判依然没有达成一致,芬兰只同意割让芬兰湾内的几座岛屿以及列宁格勒附近的边界可以适当移动,除此以外的领土要求芬兰一概拒绝。

芬兰的强硬让斯大林很是恼怒,此时德国已经闪击波兰,苏军趁势西进,控制波罗的海三国、拿下摩尔多瓦和波兰东部地区,兵峰正盛。

于是斯大林决定放弃谈判,准备动用武力迫使芬兰屈服,甚至一举吞并芬兰。

1939年9月-10月,苏联和纳粹德国瓜分波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11月9日苏芬谈判彻底破裂,斯大林决定入侵芬兰,为了获得战争借口,苏军炮制了本文开头的炮击事件,正式挑起了战争。

11月30日,45万苏军沿着整个苏芬边界向芬兰发起了进攻,其中位于列宁格勒以北的卡累利阿地峡是苏军的助攻方向,有25万苏军从此路进攻。

面对苏联的悍然入侵,芬兰高层虽然十分震惊,但反应却非常迅速,立即下令前线军队依托防御工事阻击苏军。

芬兰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首都赫尔辛基距离苏芬边境也不远,防御纵深比较有限。

但是芬兰境内多湖泊、森林和沼泽,特殊的环境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极大地阻碍了苏军行军速度。

芬兰军队则利用本国地形优势,用简陋的轻武器对苏军进行穿插打击,居然给苏军造成重创,迫使苏军暂缓攻击。

阻击苏军的芬兰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线的失败令斯大林非常恼怒,慈父不甘被小国羞辱,下令增兵,仅卡累利阿地峡战区的苏军兵力就超过40万,火炮3000多门,坦克3000多辆,战机1300多架,对芬兰军队展开了猛烈的火力覆盖。

在苏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芬兰军队终于撑不住了,放弃了最重要的曼纳海姆防线。

而与此同时,德国向西横扫了丹麦、挪威等国,处于德国和苏联夹缝中的瑞典也在惊恐之余不敢再支援芬兰,芬兰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于是请求与苏联议和。

对于芬兰方面的请求,斯大林很快给予回应,同意议和,苏联向芬兰提出了苛刻的割地要求,芬兰政府被迫同意。

芬兰割让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持续一百多天的苏芬战争以苏联的胜利而结束,但苏联却赢得非常丢人。

在战争之初时,整个国际社会都认为在苏联强大的国力压制下,芬兰军队将不堪一击,然而战争的过程却让苏联人丢尽脸面。

这场战争苏联前前后后共计投入约100万军队,坦克6500多辆,飞机3800多架,全面碾压芬兰。

可结果却是苏军仅阵亡或失踪人数就超过16万,20多万人受伤,5500多人被俘,总体伤亡达到36万。

要知道当时芬兰全国一共才300万人,参战兵力不过35万,且几乎没有重型武器,这样的军队竟然也能重创苏军,令世界感到震惊。

被击毁的苏军装甲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之所以如此狼狈,主要原因在于军队指挥混乱,战前苏联红军刚刚经历了大清洗运动,红军中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集团军司令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处以死刑。

整个红军中上层军官为之一空,战时只能提拔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军官指挥战斗。

大清洗前的五个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布柳赫尔、叶戈罗夫。只有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幸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由于对于大清洗运动心有余悸,前线官兵遇事不敢变通,只是一味地听从上峰命令,导致一线部队作战呆板,屡失战机,一直处于被芬兰军队牵制的状态。

此外,苏军的后勤也出现了大问题。

苏芬战争爆发时正处于冬季,作为一支长期在寒冷气候中作战的军队,苏军应该非常适应这样的气候才是。

可在现实中前线苏军士兵极为不习惯在寒冬中作战,并且由于调度混乱,士兵们缺衣少粮,因冻伤减员人数超过6万人。

如此不堪的战斗力令慈父颜面尽失,也让英法德意等国家开始轻视苏联。

但也正是在苏芬战争的刺激下,苏联在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重塑军纪,重建军队指挥层,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苏军的战斗力。

毋庸置疑,苏军在战争的丢人的表现让希特勒更加坚定了入侵苏联的决心。但同样得益于这场战争让斯大林看到了军队内部的巨大问题,并着手进行了调整。

若没有这场战争的提醒,苏军在二战中恐怕将会被纳粹德国碾碎,碾成粉末。

苏芬战争让元首看清了苏军中的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芬兰挽救过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