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卖150碗熟肉,被职业打假人举报三无产品,法院判她退赔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女子卖150碗熟肉,被职业打假人举报三无产品,法院判她退赔5万元

“卖出150份自制扣碗熟肉,却被判赔5万!冤不冤?”重庆,王某在网上经营了一家土特产店铺。由于她的婆婆很擅长制作家乡特色美食,便时常售卖一些手工自制食物,比如泡菜和扣碗等,很受欢迎。但是不久后麻烦竟然找上门来,黑龙江的邵某把他们给告了,索赔10倍!(案件来自:极目新闻)

原来,自从王某和丈夫开始新增售卖扣碗类熟食产品后,便有不少顾客下单。邵某一次性订购了150份扣碗类熟肉,称是单位团购,并支付了4500元的购买费用。150份,也算是个大单,接单后王某开始忙碌准备,现做现卖,做好后进行真空包装,然后发货给邵某。

本以为是个好事,没想到竟然是个“祸根”。不久后,王某发现自己被邵某起诉了,理由是王某售卖的扣碗熟肉属于“三无产品”,外包装上没有粘贴任何食品信息的标签。所以,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依法应当支付10倍赔偿。

@君子法之原 以案说法:

被起诉后,王某承认自己销售的扣碗熟肉确实没有粘贴任何标签,但是她觉得自己也很冤。因为虽然没有粘贴标签,但是这些扣碗都是真材实料手工制作的,利用传统工艺没有添加。这也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吗?

这是其一,她提出的第二点是她怀疑邵某是职业打假人,不是真心实意购买食品的顾客。邵某先前也买过3份,还说味道不错,当时也没有任何维权和提示的意思。之后他就又购买了150份,随后就去起诉了,他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借机索财,王某认为这属于“敲诈”。是这样吗?

该案一审判决支持了邵某的诉讼请求,要求王某退还邵某购物款4500元,还要另支付10倍赔偿即45000元。王某不服,提出了上诉。近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了王某的上诉请求,维持了一审的判决。王某仍旧不服,尚未履行判决。

客观上说,在网上零售自制熟食是被允许的,但要取得经营资质并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制作、售卖。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68条的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王某没有粘贴标签标明产品信息的行为确实是违法的。

但是,邵某能不能索要10倍赔偿呢?有人提出职业打假人没有索赔权利!首先,认定对方是职业打假人是需要充足证据的。另外,职业打假人是否具备消费者身份也是有争议的,有观点也有案例支持职业打假人打假维权的行动。最关键的是,他是职业打假人,就可以让你摆脱责任吗?违法就是违法,食品经营者应该遵守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销售食品完全符合安全标准。

不贴标签就不符合安全标准吗?是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安全和不符合安全标准是两码事,安全标准的制定就是让经营者遵守并用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食品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连基本的安全规范都不遵守,何谈安全?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学生配餐公司的厨房环境恶劣一样,脏乱差就是不符合安全标准,虽然它不一定导致食品不安全,但是大家要求整治、严惩的呼声不是也很高吗?怎么能在这个案件中使用双重标准吗?难道就因为同情网店经营者不易吗?或者说是被纯手工自制食品的帽子给套住了。

最令人吃惊的是,还有人拿堂食的饭菜没贴标签来说事,或者是路边摊没有标签来说事。其实这就是不讲理了,因为饭店就餐是堂食,食品就摆在你面前,你就是当即食用的,还要求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有何意义呢?而且法律规定的是“零售散装食品”,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料、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指的是消费者购买后可不需清洗即可烹调加工或直接食用的食品,主要包括各类熟食、面及面制品、速冻食品等。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觉得王某赔将近5万到底冤不冤?自制熟食的网络销售到底该不该严格限制、保证安全呢?不妨留言讨论!感谢阅读@君子法之原 以案说法系列作品,关注相约更多精彩法律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