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河南省胸科医院院长袁义强率领团队运用经皮二尖瓣钳夹技术(MitraClip)成功为一位75岁高龄患者完成微创下二尖瓣钳夹缘对缘修复手术。患者术前二尖瓣重度反流,术后基本消失,手术效果明显。
河南省胸科医院袁义强团队是河南最早开展二尖瓣钳夹技术的专家团队,据悉,此台手术是MitraClip系统应用上市后在河南省由专家团队独立完成的第一例。
今年75岁高龄的黄奶奶高血压多年,两周前突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给予药物治疗后病情却并无好转,反而持续加重,甚至连睡觉都无法平躺。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慕名找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大血管外科)主任张力。
入院后,经张力进一步诊断发现,黄奶奶的二尖瓣脱垂导致重度反流,其反流面积高达25平方厘米,远超出4平方厘米正常范围。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
二尖瓣一旦出现关闭不全,导致左心室血液反流进入左心房,使左心房负荷增大,引发左室功能障碍。病变初期会引起心悸、心慌、心律失常,当病变加重到一定程度,心功能急剧减退,最终导致心衰。
而黄奶奶入院前已经出现心衰症状,即便是在休息状态下,轻微的活动都会出现气短乏力,已经危及生命,急需手术治疗。
“老人入院时已经出现心衰症状,并且身体条件特别差,考虑到老人高龄,体质差,若按常规经典的外科开胸来进行治疗,术中不仅风险高,术后可恢复性也较差。我们不仅要救命,更要为老人术后远期考虑,去选择一种更为合适的,有利的手术方式。”张力说。
术前,河南省胸科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由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超声医学科等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并一致认为,老人二尖瓣病变严重,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多种高危因素,已不适用外科手术,在微创下不开胸实施二尖瓣钳夹术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河南省胸科医院紧盯技术前沿,创下了省内(或华中地区)多个首例技术,二尖瓣钳夹术便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已独立完成过多例手术,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过手术团队充分缜密的术前准备,4月23日中午,由我国著名心内专家,河南省胸科医院院长袁义强带领张力团队和心内外专家王磊、赵强、张向辉、武刚、纪淑娇(超声医学)、李玉珍(超声医学)、刘建华(体外循环)、孟宪慧(麻醉)、奚高原(麻醉)、刘磊(麻醉)等,联合为老人实施全麻下微创介入二尖瓣钳夹术。
手术全程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经股静脉入路,手术团队精准定位房间隔穿刺位点,顺利穿刺房间隔,随后置入可操控导引导管,将二尖瓣夹导管输送系统送至骑跨状态后谨慎操作,并从多个维度不断调整角度,将钳夹精准定位至最大反流束所在位置,准确进入左心室,到达病变的瓣叶下方。随着心跳二尖瓣瓣叶的一开一合,手术团队找准时机,对准反流位置,用二尖瓣夹精准夹取病变瓣叶。
因老人二尖瓣有两处区域出现脱垂并重度反流,二尖瓣后瓣腱索断裂脱垂严重,病情非常复杂。在置入第一枚钳夹后反流面积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反流,手术团队精益求精,力求最大程度改善反流,随后再次精准定位置入第二枚钳夹。
经心脏超声反复确认稳定性后,再次评估显示,置入的两枚瓣膜夹位置精确,患者跨瓣平均压差为3mmHg,二尖瓣反流面积从术前的25平方厘米瞬间下降至3平方厘米,几乎无反流。这表明老人病变的二尖瓣被成功修复,手术顺利完成。
这台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
1、要精准判断穿刺的位点。确保穿刺位点在房间隔的后上方,要求穿刺点距离二尖瓣环平面的高度精确到4-5cm。这是保证手术成功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要精准定位夹取位置。因老人病变部位特殊,靠近间隔侧,此处心室侧有腱索和乳头肌,在夹取过程中要谨慎操作,特别注意避免损伤瓣叶及瓣下结构和心房组织。
3、要谨慎制定手术策略。老人为2区累积3区的广泛病变,病变宽度大于15mm。术前,手术团队对置入钳夹数量提前预判,保证既能最大程度改善反流,又能确保较低的跨瓣平均压差,从而避免术后狭窄。
张力介绍,二尖瓣反流是一种逐老化的疾病,也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以往二尖瓣反流治疗最有效的方式是外科二尖瓣修复或人工瓣膜置换,但对于高龄体弱且有多种复合疾病的患者来说,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可与心外技术互为补充,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能高的优点。未来,此项技术可为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更多选择。(通讯员 徐紫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