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
美味就“药”来
中医药学,千年传承,历久弥新,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食疗,是中医药学中发展最全面、普及最广泛的实践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隋唐时期,食疗发展达到兴盛,仅现存的食疗类古籍专著就逾30部。“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逐渐成为医家们公认的准则,有关药食同源的本草及药膳研究也逐渐形成体系,并走进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被民间奉为日常饮食宝藏。
如今,中国人的餐桌上仍频繁闪烁着药膳的身影,天南海北,风味各异,如北京的酸梅汤、广东的陈皮鸭、四川的凉拌鱼腥草……自2002年起,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并不断更新《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药食同源的本草不仅治愈身心,丰富味蕾,更创造着经济财富。
长在松下的它,也有了松林的风貌,坚硬而挺拔。民间这样形容它:一两茯苓一两金。
一
松间美味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之后,春天即将落幕,夏天就要来到。飘忽的气温和潮湿的雨水也开始频繁光顾。
此时一场降水的到来,让大别山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广袤的松林获得温暖和湿润,也开始孕育一种珍贵的药材、美妙的野味。
在即将枯败的松树下,用铁钳插入松树的根部,也许,你会得到一根插满污泥的铁钳,但在大别山,你收获的很可能是一片埋藏着茯苓的宝藏地。
被泥土裹住的茯苓,质地坚硬,嫩白细腻,味道甘淡。作为一种寄生在松树根部的真菌,茯苓通过汲取松树的松油和纤维素而生长。
对于居住在多雨潮湿地区的人们,茯苓是天赐的美味,更是最上好的食材。
在大别山脚下的“茯苓之乡”——湖北黄冈罗田县,茯苓是主妇们必不可少的桌上食材。用旺火炖鸡,在浓郁乳白的鸡汤中加入同样白嫩的茯苓,油腻的鸡汤得到中和,也添加了一份鲜美;研成粉末,与粳米同煮,米香中混合着甘甜之味,喷香扑鼻。
当地人对茯苓的这种偏爱既是对美味的迷恋,也是对自然馈赠的喜悦。
在其他地方,茯苓的美味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北京,用面粉和茯苓霜混合而成的茯苓夹饼,外皮薄如纸、白似雪,中间的蜜饯夹有用蜂蜜、砂糖和松果碎,是老北京的传统名点,也是老一代人的童年味道。
如很多民间美味出自宫廷一样,茯苓夹饼亦如此。它曾是慈禧的心爱之物,常赏赐宫中大臣,也是当时宫廷中的名点。
然而,茯苓饼在民间其实早有雏形。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提到:“糕贵乎松,饼利于薄”。这恰如茯苓饼的黄金比例。金代医学家张从正《儒门事亲》中则说:“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可见茯苓饼是一种很古老的饼。
在闽南地区,人们则将茯苓霜、面粉、糯米粉混合制作成松软的茯苓糕,也称“复明糕”,是当地民间传统的名品。
除此之外,茯苓包子、茯苓馒头、茯苓酥……这些关于茯苓的美味在各地俘获着万千味蕾。
二
药中佳品
茯苓的美味难能可贵,但最难得的还是其有着食中良药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的主要成分为茯苓多糖,可占到其总干重的70%-90%。此外,还有茯苓酸、蛋白质等多种成分。长期服用,可以达到利尿消肿、抗肿瘤、保肝脏、降血糖等效果。
在中医看来,茯苓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之佳品。其药性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祛湿健脾,功效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无论诸疾,都能发挥独特功效,因此被称为“四时神药”。在所有现代和古代的组方中,茯苓也是用得最多的一味药材。
在《神农本草经》中,茯苓更被列为上品。
久服安魂阳神,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
一代文豪苏轼,不仅是个诗人,更是个养生专家。其作品中,也有着关于茯苓的记载。苏轼在《服胡麻赋》中写道,他梦见有一高人指点,说茯苓和黑芝麻是绝配。睡醒后,他清晰记住了梦中人的话,于是,便琢磨出了一种茯苓和黑芝麻的绝妙吃法,更作赋以答之。
始余尝服茯苓,久之良有益也。梦道士谓余:‘茯苓燥,当杂胡麻食之。’
——宋·苏轼《服胡麻赋》
在谷雨之后的多雨时节,逐渐增加的湿气,给脾胃带来不少压力,无论从益补还是味道来看,茯苓都是最好的人间美味。
三
青山变“金山”
茯苓不仅给人们带来舌尖美味,更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我国,茯苓产地众多,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在这些地区,茯苓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截至2021年,湖南靖州的茯苓栽培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值达8.3亿元。到2025年,靖州全州茯苓种植将达10万亩,茯苓产业成为巩固拓展扶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成为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在云南,茯苓在助力乡村振兴。普洱是云南的茯苓主产区之一,2020年,云茯苓产量达3.5万吨,占全国10万吨的35%;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爱尼山乡,2021年,全乡种植中药材65300余亩,其中茯苓40659亩,产值可达6000万元以上。
而作为“茯苓之乡”的湖北黄冈罗田县,其九资河茯苓,被列为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的“八珍”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九资河茯苓产自罗田县的九资河镇,这里群山起伏,松林似海,枝叶茂密,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是茯苓生产的乐土,也成就了“茯苓第一镇”的美誉。
据《罗田县志》记载,罗田境内种植茯苓有2000余年的历史,九资河茯苓因其质优、药用价值高自古闻名。1738年(清乾隆三年),罗田茯苓正式挂上“九资河”牌号向蒙古、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销售。《湖北贸易志》记载,1914年,九资河茯苓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被确定为出口免检商品。1957年,九资河镇被定为中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985年、1995年,九资河镇分别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定为茯苓生产基地、中国茯苓重点生产基地。
如今,九资河茯苓年产量可达1250万公斤,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每年中秋节后,茯苓上市,九资河镇区车水马龙,前来收购药材的大小药商挤满了镇上大大小小的旅馆、酒店。
同时,茯苓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以湖北正光九资河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正在通过建设示范种植基地、制定地方标准,让九资河茯苓等道地药材融入双循环产业链。
资料来源:
1.《本草中国第二季》,央视网;
2. 聚顺和与北京果脯的甜蜜往事,2021-05-13,北京日报;
3. 西坡:茯苓饼,2021-07-16,新民晚报;
4. 除湿千万别吃薏米了!夏季祛湿最好用的是它,标本兼治,2020-08-05,齐鲁壹点;
5. 《神农本草经》,学苑出版社;
6. 普洱市生物医药向全产业链开,2021-05-13,普洱日报;
7. 罗田茯苓,2017-10-21,黄冈日报;
8. 罗田九资河茯苓“论克卖”利润翻番,2021-6-25,荆楚网;
9. 风味云南,“药”你好看,2019-11-03,新华网
【完】
HOT ON THE TOP
建党百年 中国品牌新高度 | 培罗蒙的百年时尚:用最传统的技艺,打造最潮流的新衣!
建党百年 中国品牌新高度 | 云南白药:救治国人百年
建党百年 中国品牌新高度 | 马应龙:起源于眼霜,“网红古方”不务正业玩出圈!
不老神药“长生露”被起底!失信企业长彤生物劣迹斑斑,如何让人沉迷?
建党百年 中国品牌新高度 | 工匠精神400载,裁出一片新天地!
建党百年 百年国货的新发展格局 | 大白兔奶糖,甘甜滋味难忘怀
版权声明: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理解与合作!
联系邮箱:rmrbmp@sina.com
出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名品
(ID:rmrbmp)
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
编审:郭梁、赵慧
编辑:唐晓彤
责任编辑:魏良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投诉邮箱:rmrbmp@sina.com
人民名品公众号
微信号 : rmrbmp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