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暴走吧历史
“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从八年抗战变成十四年,最先沦陷日寇之手的东北大地受到重视,这片土地上英勇不屈抵抗侵略的英雄们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烈的大名流传后世。
除了他们,东北抗联还有无数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的抗战女杰,在乌斯浑河畔留下了不朽的传说。然而她们的尸骨未寒之际,被她们掩护的抗联竟有人说八位女杰死得可惜。
八女英灵光照千秋
“八女投江”的故事发生在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曾亲手为她们书写了“八女英灵,永垂不朽”的碑文,而她们之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23岁,年龄最小的才只有13岁。
23岁的是八位女杰的领头人,叫做冷云,是东北抗联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她原本是佳木斯的一个富家女,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冷云16岁那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风雨飘摇,不到半年便全部沦陷。
奉系军阀东北军无心抵抗,直接率军撤离关外,留下东三省三千万百姓沦为亡国之奴。
半年之后,日军在东北利用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国民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却妄想和日军握手言和。
只有仍处于被国民党围剿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因民族主义而自发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少部分坚决抗日的东北军联合,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年,已经拥有3万人的抗日武装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1支队伍中有7支都属于我党的领导。他们在杨靖宇、赵尚志等人的带领下,在东北创建抗战游击区,通过游击战的方式打击日寇。
杨靖宇
当时日军企图在东北建立长久的统治,对东北人民采取洗脑和怀柔政策。而东北富农的土地大都是由自己开垦,日军强行收购他们的存粮,却给他们留下了能吃饱的口粮。
对于尚未形成民族意识的百姓来说,只要有地种,有粮吃,他们并不愿意舍命参加战争。
而冷云在校期间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经常上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成为小学教师后,冷云领导学生们抵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同时秘密参与党的抗日活动。
冷云有一个自小定下婚约的未婚夫,在伪满洲国做警察。在冷云看来,这无异于是一个汉奸。但是为了策反未婚夫,利用他的身份为党组织工作,冷云依然嫁给了他。
可惜这个人冥顽不灵,甚至开始怀疑冷云的身份,并顺藤摸瓜地调查其他进步教师,冷云只能在党组织的掩护下撤离。
抗联女兵
为了不暴露身份,组织安排了一位名叫吉乃臣的党员和冷云假装私奔,秘密地到抗联第五军工作。
冷云的事迹被登上了当地的报纸,她背负着家人的误解和人们的骂名成为了抗联5军秘书处的文化教员。
吉乃臣和冷云的身份境遇相同,两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一致,假私奔慢慢变成了真感情,并在组织的批准下成婚了。
当时的抗联被日军和伪满政府污蔑为土匪,他们生活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之中,无法从群众中得到支持,也没有粮食,只能吃野果和蘑菇。
冷云在这里坚持向战士们宣传文化知识,和被服厂的妇女们一起缝制军服军被,后来被调到抗联第5军1师,成为妇女团的指导员。
投江的八位女杰像
在那段异常艰苦的日子里,冷云结识了妇女团里坚强冷静的胡秀芝、年轻倔强的杨贵珍、泼辣的郭桂琴、细长眼睛的黄桂清和两个朝鲜族的姑娘李凤善、安顺福。
安顺福比冷云小两个月,家中亲人全被日军杀光,就连屯子都被烧了。而妇女团里还有一个年仅13岁的小丫头王惠民,因为从小无亲无故,10岁就跟着抗联到处打仗,天真活泼,被大家叫做小傻狍子。
抗联的女性很多,大多是年纪轻轻却丧失父母亲人。她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参与抗战,每天住在林子里,吃着野菜山菌依然保持乐观,也让丈夫刚刚牺牲的冷云重新充满了活力与勇气。
这时,日军集结关东军、伪满、伪蒙的警察部队和地主武装对抗联进行封锁,发动“三江大讨伐”,让原本就没有后勤、没有粮食弹药和外援的抗联处境更加危险。
雪原中抗联
1938年春天,抗联第4军和第5军准备向西转移,进行西征,冷云作为妇女团指导员,一直跟随队伍前进。
截止到1940年之前,日军的战斗力都维持在巅峰阶段,连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都不能与之正面相抗,抗联的游击队生存环境更加险恶。不属于我党领导的部队直接选择投降,缺枪少药的抗联战死大半,不到一年时间,抗联2万多人只剩下5千。
1938年夏天,冷云刚刚生下她和吉乃臣的女儿,就不得不把她送给当地的百姓抚养。看着襁褓中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冷云坚定地对战友说,既然抗日身许国,一切牺牲都得承担。
这时西征的抗联先锋部队仅剩下680人,统一归属抗联第4军军长李延平指挥。
7月2日,李延平带人打死了楼山镇的140多名日伪军,缴获了大批机枪和步枪,遭到日伪军的猛烈反扑。
抗联战士
战斗减员严重的西征抗联部队只能调整部署,让教导团和妇女团退回牡丹江后方根据地,其余部队继续向西转移,联络抗联第10军。
然而李延平等人未能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和日军进行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多次战斗后,西征部队全军覆没,李延平及副军长和所有战士壮烈牺牲。
冷云和妇女团跟随部队一起躲进了东北的密林中,而妇女团的同志只剩下最后八个人。队伍由第5军第1师师长关书范带领,也不过100余人。
东北有半年的时间都要穿着棉衣度过,冷云等人一路躲藏一路行军,只能靠着野果、树叶充饥,夜里在草丛子里休息,直到10月中旬才回到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
乌斯浑在满语中是汹涌湍急的意思,10月的乌斯浑河正遇高涨时期,无法渡河的部队只能在柞木岗山下的草甸子里找隐蔽处露营。
日军搜捕
抗联实在忍受不住寒冷,点起火堆取暖。结果他们的踪迹被当地百姓发现,几名汉奸当即就把消息报告给日军,日本守备队和伪军1000多人星夜赶来。
冷云和妇女团的露营地在乌斯浑河的下游,与教导团和大部队的兵力相距有一段距离,待日伪军在这一带布下包围圈时,冷云八人的踪迹并未被敌人发现。如果趁机逃走,她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些英勇的女战士们却从未产生过溜走的念头,拿着仅有的三支枪便对着近处的敌人开了火,她们已经做好了为掩护大部队而牺牲的准备。
三支枪在草丛里不停地变换走位,愣是打出了二三十个人的气势,让日伪军一时分不清抗联部队所在的具体位置。八位女杰处的枪声、火光和手榴弹吸引了大批鬼子的注意,他们一窝蜂地往这边扑过来。
乌斯浑河上游的部队听到枪声后,明白打枪的只有妇女团的几位女同志,一位姓李的团长毫不犹豫地就带着几十个人赶来支援。但他的冲锋被打退了两次,十几个战士都牺牲了。
冷云听到部队前来救援的动静,大喊着:“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师长关书范为保存实力,果断断尾求生,命令部队立刻撤退。
主力部队都明白,冷云八人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们失去了救援时机,只能挥泪忍痛地跑进密林深处。
隐藏在草丛后面的八位女杰很快就陷入了弹药耗尽的绝境,而被激怒的日寇疯狂地对着她们所在位置扫射,周围的荒草和障碍物统统被点燃,很快便化为乌有。
冷云看着仅剩的三颗手榴弹,抛出一颗作为迷雾弹阻止敌人的脚步,安顺福和杨贵珍把负伤的黄桂清与郭桂琴架到河边,八个人被夹在了滔滔奔流的刺骨江水和身后步步紧逼的敌人中间。
如果被俘,必将遭受日军的凌辱,她们能选的只有一条路。追到河边的日军终于发现这是八位女兵,他们一边喊着劝降,一边举枪逼近。
八位女杰互相看了看,冷云大喊一声“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八个壮丽的身影便互相搀扶着走进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尚未走到中央,身后的子弹呼啸而来,八女全部中弹,江水被染成红色,她们的身躯也一个一个倒了下去……
已经藏好行踪的第1师师长关书范和抗联亲眼看着八位女杰英勇就义,大多眼含热泪,牙关紧咬。关书范更是一连几天紧皱眉头,不发一言。
关书范
抗联的同志都以为关书范还在为八位女杰的牺牲而悲痛,纷纷对他进行劝解。没想到关书范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话:“她们死得实在不值。”
关书范从九一八事变后便投身救亡运动,担任吉东省委委员,22岁时曾被日军抓捕,受尽严刑拷打,仍然坚守信念。脱身参加抗联的关书范更是经常冲锋在前,两度负伤也没有畏惧过,是抗联中有名的骁将。
抗联创始人之一的周保中对他十分欣赏,让年仅25岁的关书范成为抗联第5军第1师师长,关书范从未让他失望。
对关书范这句意味不明的话,抗联战士十分不解,也没有多问。哪想到关书范确实被八位女杰英勇就义的场景震撼,却并未激发抗日救国的壮志,反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逃避和畏战心理。
他开始在军中宣扬自己的消极言论,经常劝战士们和自己投降日军,否则恐怕会落得和八位女杰一样的下场,四处动摇军心。
关书范和柴世荣
在山里躲了几天之后,关书范再也忍不住,和副军长柴世荣打了声招呼,就下山与日军谈判了。没想到关书范再回到山上,竟然穿着日军军装,甚至张口就劝柴世荣,用假投降来保存实力,日后再思反抗。
柴世荣拿不准主意,偷偷让警卫去二路军总指挥部通知周保中。周保中听后怒不可遏,但仍然装作若无其事地将关书范骗到司令部,持枪的警卫一拥而上将其拿下,周保中当即宣布将关书范枪毙,揭穿他真投降的懦弱行为。
东北抗联在内无根据地、外无援军,气候寒冷且缺衣少枪的情况下坚持对日军的大规模游击战,体现了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抗争,投江的八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也是千千万万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抗联战士的缩影。
八女投江纪念碑
抗联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茫茫的林海雪原,也染红了新中国鲜艳的红旗,八女投江的故事永载史册,抗日战士们的身姿是永远矗立的民族丰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