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将领中,有一位是从杂牌连长成长为手握50万重兵的中央军军头,而且是众多将领中唯一一个,这个人可就是汤恩伯,占据了中央三大派系中的“汤系”集团。

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抗日名将,汤恩伯是一个褒贬不一,极具争议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汤恩伯是浙江人,却非蒋介石嫡系,还不是黄埔生,那他为何会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发家之路

这就要从汤恩伯发迹之路说起了,少年的汤恩伯志在从军,曾经报考了援闽浙军讲武堂,不久后受到陈仪赏识,得以赴日本留学,考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等汤恩伯学成回国之后,他在陈仪部从步兵连长成为少校参谋,可以说陈仪对他有知遇之恩,资助和推荐他去留学,所以汤恩伯将自己原名“克勤”,改为“恩伯”,陈仪也就是他的恩师。

但汤恩伯的“伯乐”当属张治中,当时汤恩伯回国之后主要从事军校教育的工作,而蒋介石将黄埔军校迁至南京后,由张治中担任学校的教育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 年,张治中筹建军官教育连,获其赏识的汤恩伯任副连长,实际工作实则由汤恩伯负责,也就是说,虽然他不是黄埔生,但在里面担任要职,这对他之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

这个时候的汤恩伯除了处理自身的事务外,还愿意讨蒋介石的欢心,他所提的建议也是最多被蒋介石采纳的,这也是使得汤恩伯汤恩伯的职位一路水涨船高。

随着教育连一步步扩编,汤恩伯也步步升迁,担任教导第2师第1旅少将旅长,要知道汤恩伯是没有带过兵打仗的,可让他直接担任军队的旅长,在军队中极为罕见的,也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他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伊始,汤恩伯踏上“快车道”,于中原大战护蒋介石指挥部,获擢升为副师长,后任 13 军军长,13 军亦为汤恩伯基本盘,使其基础上自成一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日军将目标直指咽喉要地—南口,而蒋介石就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由汤恩伯,并严令他必须坚守15天以上。

1937年8月,汤恩伯带领部队冒着敌军轰炸抵达南口阵地,在日寇的猛攻下,汤恩伯打退敌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经常是白天丢失阵地,晚上在夺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战多日,日军久攻无果,无奈变更战术,其指挥官公开承认在南口遭遇顽强抵御,汤恩伯出色完成蒋介石的指令,获称赞并受重用。

之后爆发的子洪口之捷再次让汤恩伯名声大噪,当时他看见沿途全是败军,为了稳定军心,在子洪口设伏,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与日寇打得有来有回,也为各部队布防和休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当然,汤恩伯军旅生涯的巅峰当属台儿庄大捷,相信大家对“再电汤恩伯”并不陌生,汤恩伯率领第20军团袭击日军侧部,固守台儿庄的第二集团军发起反攻,予以日军大量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结束之后,汤恩伯被任命为第31集团军司令,下辖三个军,而且这三个军的战斗力很强,当时日军以甲乙丙来划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获得“甲等”的部队很少,但是汤恩伯部几乎每个师都是“甲等”。

名声大跌

随着汤恩伯接连参加多次会战,他的职务再次提升,担任第一战区的副司令,此时他手上除了正规军之外,还有收编的杂牌部队,近40万人,已经第一战区的实权人物,号称“中原王”。

不过,汤恩伯名声也在此期间严重下跌,曾在1942年河南走遭受洪水、旱、蝗灾之际,非但不出力救灾,还派兵大肆搜刮钱粮,被当地百姓称为“汤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驻守河南的汤恩伯部呈现出“兵败如山倒”的景象,还丢失了古城洛阳,蒋介石大怒,直接革了汤恩伯的职,他的兵团也一分为三。

解放战争时期,在汤恩伯的推荐下,陈仪当上了浙江省主席,但随着解放军渡过长江,蒋介石大势已去,陈仪决定弃暗投明,也担心较富庶的江南地区毁于战火,便想策划汤恩伯起义。

可没有想到,汤恩伯不仅拒绝了,还将自己恩师,岳父陈仪的亲笔信经毛人凤之手交给了蒋介石,这让蒋介石大怒,并于1950年在台北将陈仪枪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恩伯因陈仪赏识和推荐而发迹,可他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而告发陈仪的汤恩伯在国民党中也不受待见,蒋介石也没有再次重用,可以说,他的政治生涯到尽头了。

1954年,汤恩伯到日本治疗胃病,可没想到竟然在医院中去世了,终年54岁。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