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中国人自古都有喝茶的习惯,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朝的陆羽更是写了一本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 《茶经》。自此之后,茶被推上了神坛,推广至全国,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民间更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现代名茶更是有数百种之多。

中国茶叶主要分为基本茶和再加工茶两大类。

基本茶是以茶鲜叶为原料,经过不同加工过程形成的不同品质的成品茶,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红茶。发酵程度越高,茶性越温和。比如红茶、黑茶适合胃不好的人喝。不发酵或轻发酵的茶,茶性微寒。比如绿茶、黄茶,合适降火去燥,脾胃弱人应适量。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工茶:以基本茶叶的毛茶或精制茶为原料再加工而成的茶叶产品类别,包括花茶、紧压茶、香料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等。
基本茶因为是未加工茶叶,和加工茶相比较,更能发挥茶叶的功效,所以我们所说的茶叶通常指基本茶。要问这几种基本茶,哪种最好,这个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口感偏好不同,而且每一种茶都有它的特点和优点。

同一种茶叶的原料确实有等级之分,产区的区别、制作工艺的区别、新茶和老茶的不同等,都是影响茶叶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茶叶利润较高,造假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常见的茶叶造假手段,有以下几种:

1.产地造假
茶叶有明显的地域之分,原材料的产地是对茶叶价格影响非常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很多商家在这方面造假,吹捧是核心产区,吹嘘是古树茶。只要是问哪里的茶叶,就往名气大的产地说,其实是哪里的茶他自己都未必知道,只要售价高,哪里贵就往哪里说,以次充好,假冒名茶。

2. 原料造假
茶叶根据芽叶细嫩程度来划分等级,比如常说的有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三四叶等,特别是绿茶,原料越细嫩,等级越高,价格越高,所以有些茶厂虚标等级,或往高等级原料中按一定比例掺入低等级原料,甚至往原料中大量掺入茶梗,来降低原料成本。价格却按照高等级原料的价格来对外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工艺造假
“染色绿色”、“掺糖红茶”、“染白银针”、“香精乌龙茶”等事件屡屡被媒体曝光后,一度令人大跌眼镜。这等以假乱真的手法,都是通过违规添加工业色素或香精来提高茶叶的颜值。而在《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国家相关行业标准里,这些工业色素及香精是被禁止添加到茶叶里的,长期食用添加这些物质的茶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加入滑石粉增光增重是常见的造假手段之一。因滑石粉无味不易被发现,不仅可以增加重量,还可以使劣质茶叶呈现出好茶的光彩,品相与高端茶叶无异,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
造假的厂家在杀青后,往往会在茶叶上撒糯米粉,其作用是迅速为茶叶整形。按正常的工艺,茶叶需要搓揉很长时间才能成型,但添加了淀粉类物质如糯米粉、玉米粉之后,就可以借助其黏性,让茶叶迅速卷曲成型。在制作成干茶后,还要再喷一遍糯米浆,既节省了时间,还能增加茶的重量。这种造假手段极大损害茶叶的色、香、味,破坏茶叶条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年份造假
主要集中在发酵类茶叶,普遍认为随着发酵的转化,年份越老越好。不法商家在年份造假和陈化做旧上面动起了歪心思。高温高湿是常见的做旧手段,茶叶持续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发生剧烈温热氧化作用,促使茶叶快速“变老”。还有火烤,高温烘烤能改变新茶的颜色,但实际上,发酵茶后期转化主要靠活性酶,经受了高温烘烤的摧残,活性酶早就没了活性,内含物质也早已被破坏。
如果说这些只算雕虫小技的话,那么用动物组织包裹晾干的、用高锰酸钾、打胶、用鞋油做旧等算是令人发指了。

5.认证造假
我国为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规定了农药的使用限制,严格规定用量,真正通过绿色认证或评级的茶园必须经过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核。 一些茶商并未通过相关认证评级,却经常打出“无公害”、“绿色认证”、“食傲评级”的宣传牌,实际违规使用农药如:甲胺磷和甲基1605等,这些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叶种植中使用的剧毒农药。 喷过这些剧毒农药的茶叶经常两三天后就被采摘,根本来不及代谢,大概90%-95%的农药都会残留在叶子上面。后期的制茶工艺处理,根本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农药残留。

还有很多其他造假手段,例如陈茶掺杂、用夏茶或者杂茶冒充高端茶、用其他树叶以假乱真、翻新茶等等,造假手段五花八门,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有些人很认可小作坊,认为肯定都是手艺人,没有太大的产量,自然没有库存原料的压力,选料上更细致,个性化更明显,是传统工艺的精品茶,价格也优惠。这样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小作坊管控不严,更容易出现上述的造假情况,在选择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容易被“情怀”所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品牌茶叶,尤其是通过食品认证或者食品评级的企业出品的茶叶,品质相对更放心。大品牌通常设备先进,工艺环节细化,生产技术专业,产品体系完整;规模化经营,库存原料丰厚,也更容易拿到原料资源,原料也就更加优质和丰富。有实力通过食品认证或者食品评级的茶企更是能保证茶叶品质以及口感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