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所谓“三肝”,即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
肝脏是人体解毒的“总部”,然而,因为人们护肝知识、理念的欠缺,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们生活日益变好的同时,肝脏却变得越来越脆弱,各类肝病、肝癌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
1
“三肝”盯上了中国人
说到肝病,很多人会一下子想到肝炎、肝癌。其实,除了这两种肝病外,“三肝”以及并发症也应受到人们的同等重视。
所谓三肝,是我们对脂肪肝、酒精肝和药物性肝损伤的统称。“三肝”在我国非常常见。有数据显示:
中国脂肪肝患者约一亿两千万,脂肪肝已超过乙肝,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酒精性肝病逐年增多,近7年间,我国因大量长期饮烈性白酒造成酒精中毒的患者上升了28.5倍;
就药肝而言,一般人群中1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中国肝病的现状是,传染性肝病逐步被控制,而三肝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提高,离每个普通人越来越近了。
三肝的发病机理各有不同。
脂肪肝是由于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引起;
酒精肝是“喝出来的”;
药肝则是长期吃药或滥用”补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在治疗机理上,三肝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保肝治疗,可以得到“1+1>2”的效果,既巩固了肝病本身的治疗,还使肝脏处于较好的状态,减少肝硬化、肝纤维化等恶性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进入“良性循环”。
2
好日子带来脂肪肝
作为国人的头号肝病,脂肪肝令读者们耳熟能详。脂肪肝的起因主要是因为肝细胞的变性和脂肪的沉积,进而造成肝脏细胞的病理性改变。
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为,男性大于40岁、女性大于50岁及腹型肥胖者。脂肪肝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往往“祸不单行”,通常会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系列慢性病。在西方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脂肪肝患者,这种疾病还有向青少年蔓延的趋势,在医院中,十来岁的脂肪肝小患者屡见不鲜。
脂肪肝的治疗主要是注意生活方式和服用药物,饮食控制十分重要,保持适当的营养但不能过度,特别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更要限制,要绝对戒酒,因为酒精能加重脂肪肝。
此外,应该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但不要盲目减肥。如患有慢性肝炎,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要过分补充营养,因为慢肝患者由于不适当的“食补”,会诱发或加重脂肪肝病变。
西医对脂肪肝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肝细胞代谢,保护肝功能,常用维生素E、C等。虽然在单纯性脂肪肝的阶段可以不用药物,但许多患者就是因为没有听医生的话,忽略了基础治疗而致使病情加重。
3
药肝,千万别大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如果吃药多了,药力重了,肝脏也有喘不过气的时候。所谓的吃药伤肝,我们称为药物性肝损伤。所有的药物都是经过肝脏代谢,肝脏自然是药物性损伤的“重灾区”。
可能伤肝的药物中,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物、化疗药物等;
某些中草药,比较常见的有:何首乌、雷公藤、蜈蚣粉、斑蝥、雄黄、冬青叶、四季青、黄芩、石榴皮、苍耳子、虎杖、石榴皮、黄药子、马兜铃、汉防己等。
此外,滥用保健品、减肥药以及一些治疗关节炎、乳腺增生的药物,也可能“伤肝”。
有慢性病需要大量服药的人群、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本身就有肝脏病变的人,都是药肝的高危人群。
治疗药肝:
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是第一原则,许多患者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
有多种可疑药物不能确定时,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停药方法:
重症药肝患者应全部停药;
轻症患者可按照引起肝损害可能性的大小,逐渐停药以区分肝损害的药物;
对治疗原发疾病重要的、不能随意停用的药物,可改用无肝损伤或肝损伤较小的药物。
一旦出现肝中毒迹象,要立即停用一切药物,并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4
酒精肝,头号“应酬病”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人们在一次次觥筹交错中,喝出了交情,喝出了买卖,却也不知不觉喝走了健康。而酒精肝,正是喝出来的“应酬病”。饮酒过量对健康不利,其毒性作用累及全身主要脏器,对肝脏影响尤其大。
据统计,中国目前白酒消费群大约3亿人,年实际消费量在400万吨左右。但专家的观点是,中国人对白酒是“糊涂的爱,说也说不清楚”。
酒精在体内10%自肠胃排出,90%则在肝中代谢。
如果每日饮酒量含80克以下酒精时,一般不会发生酒精性肝病;
如果每日摄入80-100克酒精时,则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
如果每日摄入超过160克则增加25倍;
如果持续饮酒8年,每日平均消耗酒精227克,则33%嗜酒者发生酒精肝炎,14%发生酒精性肝硬化。而这些病人会有一部分转化为肝癌。
越来越多的“酒精肝”已经呻吟着证明:酒精摄入过度时,很难根治,后悔晚矣。
酒精肝治疗主要遵循三个原则:
戒酒;
饮食营养治疗;
运用抗炎药物和保肝药物治疗。
戒酒是最根本的措施,并且越早越好。饮食治疗主要包括限制脂肪摄入,增加必需氨基酸、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轻中度酒精肝临床常用甘草酸制剂,具有类激素样作用,抑制肝脏炎症,促进肝功能恢复。此外,还应配合选择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来源:胃肠病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