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利先生是我认识的一位非常优秀的、成绩斐然的中年国画家,他早年受过很好的专业油画训练,所以他绘画的造型能力非常扎实。

他以主画黄河为追求目标。黄河是非常难画的,画水本身就已经很难了,再画具有非常深刻内涵的水——中国母亲河难度就更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利《黄河之水天上来》 2000cmX5500cm 2018年

他不仅要表现出中国绘画的一些基本特点,同时要有深刻的内涵,但也就因如此,他的作品才有比一般的国画作品更强的震撼力。

我们看到他画的黄河时,不止是水画的很漂亮很有气势,还有更多地让我们能够回想,让我们能够去感叹、去体味的更深远的东西。

我觉得这就是不同于西方而高于西方的地方。

比如黄河,壶口是我们都去过的地方,但是我们所看到的黄河的景象,要具体到用笔来表现的时候,那真的是给人感觉无从下笔。

谁都知道它雄浑,气势磅礴,但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出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王世利《黄河之水天上来》局部

我觉得看到王世利画的时候,强烈的对比手法,使我感到他的确经历了常年的摸索,找到了一种别人还没有想到、没有运用到的办法。
用一句中国古话来概括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这本书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就是他在画面上能把握住这种雄浑的气势,让黄河的水和它激起的水气和浪花占据了95%以上的画面,全是水,但是其中精到的地方,石头在水的冲刷下,和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一个是黄的一个是黑的,一个是水平方向的,一个是垂直方向的,瀑布大小横直虚实,这些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王世利《百川之首 润泽华夏》 100cmX360cm 2010年

做极端的事情容易,但是恰到好处不容易,它能够把这些矛盾关系处理恰到好处,这个点是独到之处。

他的所画黄河受到人们的喜爱不是偶然的,在这个过程中很了不起的是他非常注重写生,黄河画的非常具体,不是草草为之,没有一点草率,而是通过非常认真地写生观察,捕捉黄河的灵魂,这是一种非常严谨的探求精神。

我看到一张王世利在黄河壶口瀑布写生的照片,在雨中他的夫人为他打着伞,他在支起画架对着黄河,用水墨颜色现场写生。

我觉得这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优秀传统,叫师法造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王世利《百川之首 润泽华夏》局部

当然我不是说当场写生才叫师法造化,但是没有写生对于表现如此气魄的黄河,没有如此精微的观察是很难做到的。
他的整个黄河系列作品既有气魄又有精到地、仔细地刻画,致广大而尽精微,达到了一个画家所令人羡慕的高度。

我们以前往往是在文化的传统下面借物托性来比喻,比如画竹子、画梅花、画一些石头、画棵松树来比喻知识分子自己的清高,这个如果长久不变,做下去容易变成做作,容易变成无病呻吟。

古人是墨写竹,他真正怒起来的时候拿竹子来发泄心中的郁闷,但是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画的发展,王世利现在能用黄河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王世利《黄河奇观》90cmX180cm 2009年
特别是在他学习的过程中间我想有两位老师给他很大的影响,这两位老师也是我很熟悉的,一位是黄润华先生,一位是姚治华先生

两位是中央美术学院最著名的教授,都是在山水方面能够把自己的思考人生和山水结合起来的非常了不起的画家,黄润华先生已经过世,两位画家都有极强的造型能力,所以我觉得在他们的教导下,王世利有了扎实的写画功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王世利《黄河奇观》局部

他也有很多山水画作品,这些山水画我觉得树的表现也非常好,也是下过很深的写生功夫的。
特别是他的树在这些作品中间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旁边往往都有水,又是一个动与静矛盾关系的把握,在这里面树叶的动向和水形成了一个呼应。

所以他画的树叶都是有动态的,平时注意韵味在画里面的表现,所以他的画很值得推敲,让人可以不断地观察品味其中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王世利 《林泉圣境》70cmX180cm 2016年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对于颜色非常讲究,在使用颜色方面,因为是北方的画家,所以画东西非常雄强,使用颜色也非常浓郁,他画的黄河是水里面有多少分之一是泥沙的黄河,给人很强的色彩冲击力
他画许多江南场景时,特别是树和水的关系的时候,树的颜色也是非常讲究的,给人很恬静、很清新、很有诗意的一种享受
中国艺术崇尚的师法造化,崇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在古人、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我觉得王世利先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成绩斐然,我觉得向他表示祝贺,希望我们能够看到他更多的更广泛的有新意有影响的作品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 徐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