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25日电 题:海南力推的“土地超市”制度有何效应?

作者 严跃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5月24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海南建立“土地超市”制度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破解“项目等土地”问题,提高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水平,促进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持续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何为“土地超市”?

“土地超市”,我们可理解为线上的土地市场交易网或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全国其它城市均已建立过类似制度,包括江苏,山东烟台、临沂,宁夏固原等地,都明确过“土地超市”这个概念和制度。当然也有一些城市会把集中供地的情况形容为土地超市。此次海南再提“土地超市”,也基本上符合传统定义,但结合新时代和地方差异,也有其特定含义。

《意见》中明确,“土地超市”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平台,实现归集产权明晰的存量建设用地、发布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配对有效精准的项目要素、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选择、实施规范高效的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体系。

从这里可以看出几个特点,即“土地超市”为信息平台、具备土地归集发布配对等服务、有助于落实全生命周期的监管等。同时,此次海南提出该制度,很大程度上也和破解“项目等土地”的问题有关,是推进海南自由港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创新和配套政策。

“土地超市”的货架上有什么?

此次海南“土地超市”制度的推出,受到市场各主体的广泛关注。政策明确,“土地超市”的货架上将主要包括两类土地。

其一,政府收储的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依法收回的土地、闲置土地、农地入市项目。其二,允许转让的存量土地。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南“土地超市”货架内容品类比较齐全,政府拿出了丰富的土地资源,这对撮合供求双方、加快土地交易等有积极作用。其三,此次“土地超市”很大一部分地块实现了与产业用地的积极挂钩,体现出政府加快产业用地资源流通、提高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多重导向。

“土地超市”有什么特别之处?

首先,“土地产品”实现了标准化。若没有产品标准化,供需双方其实是难以做好精准匹配的。此次《意见》明确,大力推行标准地模式,进一步推动将标准地拓展至省级、市县产业园区以及其它具备条件的成片开发区域。类似规定将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和信息的标准化处理。

其次,促进当地资源互通。此次政策明确,“土地超市”将与项目策划生成平台、海南自贸港招商引资“项目库”和“资源库”对接。这将有助于促进海南土地资源更深入地与实际产业需求对接。

再次,实现常态化监管。过去的部分城市的一些“土地超市”,本质上更强调“产品”,但忽视了相应的落地监管。此次海南明确要实施建设用地“批、供、用、管、查”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和业务协同,这将极大地提升与促进土地市场运行的常态化监管,对规范土地市场有积极作用。

此次海南力推“土地超市”有何效应?

笔者认为,此次海南的“土地超市”制度具有几个重要示范效应。

首先,政策体现出海南在土地领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导向。“土地超市”制度建立,本质也是落实“只跑一次”政策的重要体现,其有助于减少土地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对提升海南土地市场的效率和交易便利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政策将更好地推进所谓“亩产论英雄”目标。即更优秀的土地、资本和产业要素将会更高效地结合,有助于提高海南土地的经济利用价值。

最后,“土地超市”制度将成为当前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一个新的制度支撑。海南土地市场的有效合理配置,将对海南房地产和海南产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该政策对全国土地市场,尤其是存量土地市场,以及二级土地市场的建立等都有启发效用。(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编辑:郭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