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人墨客,必定绕不过唐宋八大家,而在这八位学富五车的才子中,苏家子孙就占了三个,分别是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弟弟苏辙。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哥哥苏轼,不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是更高等的教育,这位大才子总是出现在大家的课本中。不过,你可千万别认为苏轼是一个只会写诗的老学究.

因为他除了是北宋文学家以外,还是书画家、美食家、画家,可以算得上全能型人才了。只是,政治上除外,苏轼为人旷达乐观不受皇帝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就连弟弟苏辙在朝堂上,都被调笑为努力升官捞哥哥。恰巧是这份豁达,让更多的人愿意与苏轼攀谈。

有一次,苏轼进寺庙找好友时大喊一声“秃驴何在”,谁料扫地的小和尚回了4个字,竟成了千古绝对,惹得苏轼放声大笑!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吃货与吃货的友谊

正所谓“有趣的灵魂二百多斤”,虽然苏轼没有二百多斤,但他却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和一颗挑剔的胃,相信认识苏轼的人都知道他苏东坡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名字来源于苏轼任杭州知州,有一年西湖湖水泛滥,导致农民大片大片的庄稼大片被淹,最终在苏轼各项有利措施的实施下共同渡过难关。

热情的杭州百姓,当即要给这位大老爷送上厚礼,只收下了一点猪肉,并将肉切成块,先炸后闷,烧得色泽油亮,令人食指大开。

并且百姓还将这种肉分给在西湖防汛的百姓,百姓们对苏轼的行为极为敬重,便把苏轼送来的称为“东坡肉”,从此便有了“苏东坡”的名字。

“东坡肉”更是常常被大家提及,从苏东坡的身上可见,永远不要小瞧一个吃货的力量。话说,佛印和尚作为苏轼的好友,怎么能不爱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很多人不解,佛印不是和尚吗?和尚忌荤腥,他又怎么能够体会东坡肉的美妙呢?事实上,佛印不仅爱大鱼大肉,还是以为佛法高深的禅师。

他秉承的一直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理念,一次苏东坡来到寺庙寻找佛印时,佛印正准备吃鱼,见苏东坡走进禅房竟慌忙之下把鱼塞进了自己的大磬。

早就知道的苏东坡心底顿时冒出了“坏主意”,煞有其事的问佛印:“大师大师,我一时不知,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一句是什么,你记得吗?”。

佛印老神在在地答道“积善人家庆有余”,庆有余即磬有鱼,这三个字一出,佛印瞬间知道苏轼这狭促鬼,早已看穿了自己的小把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只得将原本打算的独享的大鱼,拿出来与苏轼分享。由此可见,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关系可以算得上十分好了,像极了一对“损友”,嘲笑对方为己乐。

秃驴何在,东坡吃草

苏东坡生性乐观,喜欢广泛交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作为学识、佛法以及胃都能够和苏东坡契合的佛印,自然常常受到苏东坡的“骚扰”。

一日,苏东坡想要去找佛印讨论佛法,便兴冲冲的跑上了金山寺,还没走进寺庙里便面带笑容的大声吼了一句“秃驴何在”,奈何没有得到佛印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却看到一个气冲冲的小和尚向他走来。小和尚听完“秃驴何在”这四个字后当即拉下了脸,还将手中的扫把扔到了地上,轻飘飘地走到苏轼面前来了一句“东坡吃草”。

看似在回答苏东坡的问题,但转个弯来就明白,这小和尚是在为自家师傅佛印打抱不平呢!毕竟将“秃驴何在,东坡吃草”这八个大字,连在一起既可以解释为,有个名叫东坡的驴在吃草。

同时,又可以解释为苏东坡在吃草,不过不论是哪种解释,苏轼都由一个人变为了小和尚口中的驴。苏轼听完小和尚的回答后随即放声大笑,他万万没想到佛印的弟子竟如此有趣。

毕竟这四个大字对得,既十分工整又一语双关,成功地反击了骂自己师傅佛印为秃驴的苏东坡。不过,也得亏这位耿直的小和尚怼的是苏东坡,这要是换了哪个小心眼的人,怕不是从此会记恨上这位小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也能够体谅的是这位小和尚,也是护师心切,不然不会与苏东坡争辩,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徒弟了。令小和尚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耳朵里听起来冒犯的词语,才是苏轼与佛印二人的相处之道。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学富五车的大文豪,与佛法高深的高僧,私底下竟然像两个斗嘴的小孩子,真真算得上两个“老顽童”,小和尚的这一句“东坡吃草”也成为了千古绝对。

损友之间的相爱相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秃驴何在,东坡吃草”这件笑谈,苏轼与佛印之间还有很多趣事。作为寺庙的编外人员,苏东坡对于佛法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经常拉着佛印一起讨论佛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在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更甚。某日黄昏,苏东坡带上美酒约上小伙伴佛印,一起湖上泛舟、好不惬意。突然苏东坡笑而不语,示意佛印看向岸上。

只见一只大黄狗正津津有味地啃着一根大棒骨,佛印看完后也笑而不语,只一把将苏东坡的扇子扔入水中。扔罢,两人放声大笑,原来在这场眼神交锋中,两人竟做出了一首以打趣对方为乐的打油诗。

苏东坡给出的上联乃是:“狗啃河上(和尚)骨”,而佛印给出的下联则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从这一来一往的无声交流中可见两人彼此是多么的了解对方了。

苏东坡豁达乐观,佛印沉稳大度,但两人在一起时都会放下对外时谦逊沉稳的模样,以最真实的模样面对最好的知己,这样的一对兄弟cp实在是很难让人不磕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茫茫人海能求得一知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佛印的存在,也很大程度上为苏轼排解了心中,因不断被贬而产生的郁闷之情。

知己难得,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慰风尘,在我们努力生活的同时,不妨多多留心与关心那些,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因为他们才是你此生自主选择的“亲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