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人人都希望生活顺遂,但“顺”不应该向外寻,而是要向内求。

拥有这三种顺,人生将会一顺百顺

1

心顺是本,修持内心

佛说:“如心动则人妄动,于是体会到时间诸般痛苦。”

一个人心乱了,就会变得痛苦;一个人心安了,快乐就来了。

修持好内心才能心无外物,福泽深厚。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考试前在客栈里做了两个梦。

他心急如焚,担心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于是去找算命先生解梦。

谁知算命先生听后,立马说:“你这次肯定不会高中,仔细想,高墙上种白菜,这不是纯属白费劲吗?下雨天戴着斗笠还打伞,这不就是多此一举的意思?劝你还是赶紧返乡吧!”

秀才听后,登时心灰意冷,伤心地回到客栈准备收拾包袱。

掌柜的表示很奇怪,问及缘由后,笑着说道:“我倒觉得,你这次定要留下来,墙上种白菜,这不就意味着你会高中?既戴斗笠又打伞,不是正好说明你有备而来吗?”

秀才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理顺内心后,专心准备考试。

结果竟然真的榜上有名,考中探花,改变了穷苦的一生。

同样的梦,换个心态去考虑,结果却是另外一番风景。

谓心念一转,诸事皆转。

你的心是怎样的,人生便是什么样。心转了,一切自然就不同了。

庄子曾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事无好坏,顺境时莫要狂喜自大,逆境时切勿惶恐悲伤。

只有调节好心态,懂得与天地和顺,才会活得游刃有余。

心顺则万事顺,心安则一切安。一切根源从“心”求,福气便会不请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言顺是表,以和为贵

禅语:“口毒坏众生,命终堕地狱。”

灾祸往往是由一句恶语带来的。

名将贺敦立有大功,但他因为对朝廷心怀不满,便口出怨言,结果被下令自杀。

临死前,他喊来儿子贺若弼说:“我因口舌落了个凄惨下场,你万万不能重蹈覆辙。”甚至还用锥子将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来,以此告诫儿子慎言。

后来贺若弼征战四方,功劳日大。一时间竟忘记了父亲的教诲。

同父亲一样,他也开始出言不逊,嘴不留情,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皇帝曾念他立大功,本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贺若弼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口无遮拦,对朝廷官员大发牢骚。

最后引得众大臣联名上书皇帝,请求处以贺若弼死刑。

贺若弼为人刻薄,嘴不饶人,必定会引起他人的怨恨。久而久之,罪业深重,再厚的福德,也会被消耗殆尽。

命运好坏皆离不开口德。所谓因果报应,你的果报都是从你的嘴里溜走的。

挖苦嘲笑别人,最终也会自食其果,被人辱骂。

想要和气临门就必须要谨言慎行、口业清净。

正如经中所云:“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唯有不揭人短,不言人缺,和气待人,这样才能避免口舌之灾,积德享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事顺是因,随缘自在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人的一生能够美满如愿。

万事万物,都应讲求顺其自然。

懂得顺应自然,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弟子,在整理书籍的时候,不小心把师父最心爱的一本书弄破了。

他内心惶恐,害怕师父责备,便跑去问师父:“世上,有什么东西会永远存在吗?”

师父回答道:“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定数,顺其自然便好。”

弟子继续问道::“那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外物而为其伤感了是吗?”

师父点了点头说道:“对呀,缘聚则来,缘散则去。切莫过分计较得失,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弟子听闻后,便把书籍弄坏的事情,告知了师父。

师父知道后,笑着说道:“看来,我与这书籍的缘分到头了。”

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

人生在世,一切皆有定数,不要太在意得失。

得到不代表有好运,失去并不意味着有祸端。有些事情,是早已设定好的安排,只有顺其自然接受,才能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一个人,若是被得失心束缚住,那么他的内心将会被痛苦占据,终日抑郁。

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场修行。无论悲喜得失,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

保持平常心,得失随缘,顺其自然,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经云:“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心顺,让我们懂得平和心态,修持内心。

言顺,让我们懂得谨言慎行,以和为贵。

事顺,让我们懂得看淡得失,随遇而安。

人生苦短,只有懂得“顺”的学问,方可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往过,愿你我都能放宽心态,管住口舌,得失随缘,让幸福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