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权臣废立皇帝的事情并不少见,古人统称之为“伊霍之事”。这里的霍,指的是西汉名臣霍光。他在昌邑王刘贺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废黜了他,另立新君。伊霍中的伊说的则是伊尹,他又做过什么样的事,可以和霍光并称呢?

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传说,他母亲怀孕时梦见神人对她说:“臼里出水就往东跑,别回头”。第二天,果然看见臼内涌水,她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跑了十里回头看时,村落附近已成泽国。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变为空桑。有莘国一个采桑女在伊川发现空心桑树中有个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命自己的厨师收养他。婴儿以伊水为姓,取名挚。伊挚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耕于莘野,因为研究三皇五帝的施政之道而闻名。求贤若渴的商国国王汤多次聘请他出山,但有莘王不答应,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国。

伊挚为商汤确立了学习尧舜以德治天下,救百姓于水火,推翻夏朝的总方略。随后亲自前往夏都城探察民情,并与夏王桀失宠的妃子妺喜取得联系,了解朝堂内部情况。伊挚回国后,四处宣传夏桀的暴政,争取人心。对外征讨忠于夏朝的属国,扩大势力;对内宽以治民,争取民众支持。一段时间后,伊挚劝说商汤停止对夏桀王贡纳,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试探出众属国的态度,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就恢复贡纳,暗中积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商国再次停止贡纳,夏桀王虽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商汤和伊尹见此情况,选良车70乘、精锐6000人,联合其他属国起兵伐夏,双方在鸣条之野相遇。会战开始前,商汤宣读伐夏誓词,指出伐夏乃是天命,并制定了奖惩措施。商军听后士气大振,不避雷雨,奋勇冲杀。夏桀见败局已定,带领残兵向东逃到了属国三㚇。商汤、伊尹挥师东进,杀了三㚇伯,最后将夏桀流放在亭山。商朝建立后,商汤封伊挚为尹,相当于宰相,辅佐国王治理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两任商王,又做了商汤长孙太甲的老师。据《史记》记载,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国策,且居丧期间屡有失德之处。为了教育他,伊尹将太甲软禁在商汤的墓地——桐官,自己与诸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他还写下《伊训》、《肆命》、《徂后》三篇文章,教育太甲如何为政,如何继承商汤的法度等。太甲在桐宫三年,不断学习,深刻反省,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看到太甲的表现,伊尹亲自到桐宫迎接他,交还王权。在伊尹的帮助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商王朝稳步发展,百姓安康,诸侯臣服。

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则记载,伊尹将太甲流放到桐宫,自己篡夺王位执政七年。太甲利用伊尹庆祝八十大寿之机,率勇士潜回王都,乘伊尹不备,突入王宫将他杀死。念在伊尹曾有大功于商王朝,准许将他葬在准备好的陵墓中。

伊尹不仅是一代名相,在中医、烹饪方面的影响也很深远。商朝以前,人们有病都是生吃草药,疗效小,副作用大。伊尹将草药放在水中煎煮,让患者喝药液,疗效更好,副作用小,成为中医的特色之一。作为厨师的养子,伊尹从小耳濡目染,对烹饪之道也非常精通。到商后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为商汤讲解治国之道,由厨入相治理天下。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伊尹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