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是学生时代中接触最多的书籍,通过课本上的内容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而老师也会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引申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

但是凡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课本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的改革,80、90乃至现在的00后,所学习的课本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特色。

尤其是语文书也是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其中的课文也经过了删减和增添,但是有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小时候学的经典课文都不见了,而删除的理由却是荒唐可笑的,大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

语文书中消失的4篇课文,删除理由荒唐可笑,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

课文一:《牛郎织女》

小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学的就是神话故事了,既有趣还能够学到很多深刻的道理,所以一般学这种课文的时候学生们是最感兴趣的。

《牛郎织女》就是一篇被选入课本中的神话故事,故事传递出来的启发也很耐人寻味,告诉人们要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篇课文却被以“有引导学生早恋的倾向”为由删掉了,只能说成年人想太多了。

课文二:《岳阳楼记》

上学时期学生都曾有被古文折磨的经历,很多古文不仅要翻译还要去背诵,这难坏了很多学生,其中《岳阳楼记》大家肯定不陌生了,考试的时候经常会考到。

这篇课文是范仲淹的名作,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充满家国情怀,但是这篇文章取消的理由却十分荒唐,只因为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都是通过好友滕子京的讲述写出来的,而且滕子京也因人品问题被贬谪,于是就认为课文不适合学生学习,从而被删除了。

课文三:《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在笔者看来是写得非常好,将父亲那深沉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不善言辞但总能用行动展现着父爱。

但就是这样一篇课文却因为“父亲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被删除了,简直是荒唐极了,连文章的重点都没抓住,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索性现在有一些版本书中已经恢复了,不过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可笑。

课文四:《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充满了爱国思想,故事情节十分感人,很多学生读后都深有感触,但也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被删除,在经过不断地调研之后,这篇课文又回归了教材里面。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教材更新换代无可厚非,但取舍不能单凭一己之私

俗话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年代之下的作品和感受都是不同的,时代在发展变化,教材理应跟上步伐,进行酌情删减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如何取舍却并不能单凭一己之私。

古语有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确实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错误导向,那么删除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只是鸡蛋里挑骨头,那就完全没必要了。

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课文,就是因为经过历代人的学习,都能够从中有所感悟,仅仅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揣测”就被删除,对学生而言并没有好处。

在笔者看来对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仅仅因为过度解读就如此大动干戈,学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总要经历风风雨雨,过度保护只能让其更脆弱,家长和老师注意引导正确的方向就可以了。

课本内容确实要认真商榷,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过度保护反而会留下祸患

孩子们心思单纯,并没有成年人的那些弯弯绕绕,如何理解就要看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虽然说认真商榷审核是正确的,能够避免那些“毒”课文对学生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

老师在上课讲解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正确的知识与情感倾向,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文章也要让学生正确去看待,然后及时反馈处理。

学生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和老师,家长也要承担起监督和引导的责任,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后,家长要去了解事情原委,之后再去和孩子一点点去解释,引导孩子去正确看待自己不理解的事情,给予积极阳光向上的正面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笔者寄语】语文课本更新换代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经典课文的取舍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单凭一些虚无缥缈的缘由就将意义重大的文章都删除了,这样就变成了因噎废食,对学生过度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其实社会中总会存在各种问题,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该靠“堵”,所以也希望教育界能够去思考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四篇语文课文?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