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依旧会有一些精密仪器都无法替代的工作。2021年3月18日,在国家相关部委向社会正式发布的18个新职业中,“酒体设计师”位列其一。

事实上,在酒的世界,比酒体设计师更早,更被行业敬佩的职业,还有国家级评委。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职业,一度有些神秘。选择这条路,无异于在现代社会选择了“清教徒”式的生活,与人性欲望相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制

中国有数千家白酒生产企业,上下游各种从业者难以数计,而白酒国家级评委全国一共只有351人。

五年一届的国评委考试,堪比13亿人的“舌尖奥斯卡”。邵家艳是其中之一。

在渝川黔三省交接一个名为白沙的小镇上,我们见到了邵家艳。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候,她都待在门禁森严的研发大楼里,我们找到她时,她正在实验室,酒杯轻摇两三下,在鼻下一厘米处嗅闻,轻轻吸气,呼气时将酒杯移开。

今年42岁的邵家艳,90年代入行,一干就是20多年。

当前,市面上白酒有十几种香型、几千种产品,每一种香型的酒又分低度、中度、高度,酒体内物质丰富,酸、酯、醛、酮、醇等各种成分,增减一分,香气、口味都会相去甚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类似文物修缮师、寺院铸像师之类的小众职业,只有依靠时间、专注、克制和舍弃才能成就真正的高手。

每天,邵家艳正常情况下需要品尝60-70个酒体样本,最多的时候一天品尝过100-200个样品,品到最后,往往只能靠闻咖啡豆和用水漱口来缓解嗅觉和味觉上的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品鉴白酒讲究先闻再品,品酒也不是一杯下肚,

入口0.5-2毫升即可,让酒铺满整个舌面

对消费者来说,饮用到一杯好酒或者好茶,犹如心灵世界的交响乐。而对于产品背后的创作者而言,尤其是女性创作者,这意味着你已经与香水、化妆品、美食等等绝缘。

因为,这个职业要求你保持初生婴儿般的感官灵敏,任何身体系统的不协调,都可能引起味觉和嗅觉的偏颇,你必须精确胜仪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行

在中国,好的白酒厂一般都在大山大水之间。简单说,远离繁华都市,酿酒师、品酒师这个群体更多是一种与大众隔离的隐居状态。

2018年,邵家艳受江小白邀请,从福建的国有改制酒企离职,一个人来到重庆江津白沙镇。这里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重要产地。

从重庆的朝天门码头,沿上游100公里,到达白沙镇的朝天嘴码头,这里曾是这座西南第一酒镇与外界往来最繁华的交通枢纽,热闹程度不亚于朝天门。

邵家艳来到朝天嘴的时候,古镇百年前的热闹已不再,但处处又孕育着重生。

这个偏远安静的小镇,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在当下虽然远没有茅台镇有名,但酿酒发展其实并不比茅台镇晚。清代文人赵熙留下的“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诗句,说的就是白沙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今日的白沙镇街景,

巅峰时这里曾有300多家酿酒的槽坊街

邵家艳第一次见酒厂老板,他坐在一堆酒瓶子的办公室里,除开各种白酒产品,还有伏特加、威士忌、葡萄酒、手工精酿啤酒等近千种酒类饮品。这让邵家艳觉得不一样。

当然,这次主动改变,不可避免伴随着很多代价。比如和女儿的分别。

女儿是邵家艳带大的,从小跟着她在酒厂长大。她去尝酒时,女儿也跟在后面抿一口。有时候加班晚了,女儿就趴在办公室的沙发睡着了,工作做完了再抱着她回家。

女儿从小相对独立,上小学时邵家艳有时候出差好几天,爱人也在外地工作,就留女儿一个人在家,把家里的钥匙挂脖子上,告诉她:不要告诉任何人你一个人在家。

邵家艳纠结是否来重庆的那一年,女儿正在读初三。

有天晚上她决定去和女儿好好聊聊,她跟女儿说了自己的纠结后,女儿盯着她的眼睛问她:妈妈你可以吗?邵家艳愣了一下,回答:妈妈可以。

女儿接着说:你可以,我也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湖

占地近千亩的江记酒庄,也就是江小白的酒厂,就坐落于白沙长江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江边酿酒,以江为记——这是江小白酒厂名字的由来

在生活节奏缓慢的西南小镇,邵家艳却过着与当地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都是单调又规律的“宿舍-酒厂”两点一线,房间对她来说,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初到白沙,她被派去负责驴溪酒厂的酿造生产。

驴溪酒厂始建于1906年,是“江津烧酒酿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但这家酒厂的经营并不算好,2017年被当地另一家酒企保护性收购,出手的正是江小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与江记酒庄相对望的,是老字号江津烧酒的驴溪酒厂,

一边是创新,一边是忠守传承

刚到白沙的第一年,邵家艳认识了江津烧酒非遗技艺传承人王河川。

1973年,王河川初中毕业,进入白沙当地酒厂,当了一名俗称的“烤酒匠”。那时候,每天凌晨两点,暑气稍有消退,他就必须迅速洗漱,套上汗衫,赶往江边的酒坊上班。

酒坊的开工时间是凌晨三点。

酿了一辈子酒,王河川执念于老味道,他认为酒是有灵魂、有生命的,酿造过程就是它们生命活动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江津烧酒非遗酿造技艺有着严格的制作流程:

泡粮、蒸粮、摊晾、下曲、发酵、上甑、蒸馏、看花摘酒

他坚持酿酒的初心和古法技艺,所有酿酒的器具都是传统的竹木石器。摊晾是竹片床,蒸高粱是木甑,发酵是木桶。端酒糟的筲箕是竹编的,搅拌的手掀、耙梳、扯扯(搅拌工具)全是木制的。就连在酒窝子里出酒的牛尾巴(出酒接口),也是一根青翠的竹竿。

在白沙镇,水、粮、酒曲、木蒸甑、青石窖池、怎么制曲用曲、温度湿度如何影响糖化发酵……一代又一代的酿酒师在其中反复试验观察,最终沉淀下来的技艺,也大多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延续。

2018年,邵家艳正式拜入王河川门下,成为了“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中的唯一一位女性。

事实上,在西南民间素有“有儿不进武槽坊,有女不嫁烤酒匠” 的说法。寒来暑往,起早贪黑太辛苦,很多人都受不了这种生活。

但恰恰是在这种辛苦的工作环境中,邵家艳看到了老一代酿酒师身上的那种信念和品质。

比如,现在酒厂五点开始酿酒,王河川住在城区,差不多四点就起床出发。无论刮风下雨,师傅永远准点。

只有你有信,别人才会信你。尤其是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酿酒师群落里,其实这就是一个江湖,江湖自然有江湖的法则。

在邵家艳看来,江湖的酒是有灵魂、有信义的,都说人生如酒,酒亦如人生,有悲有喜,五味杂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庙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白酒,触碰江湖之远,也连接庙堂之高。

庙堂之上,是中国白酒协会组织的白酒国家评委考试。这场考试相当于白酒行业“舌尖上的奥斯卡”,五年一届,每届300人左右,每次考试持续三天,包括笔试和尝评能力测试。

2010年,邵家艳第一次参加白酒国家评委考试,背着边工作边备考的压力,考试前一天半夜才抵达北京,到了酒店办入住,行李忘在大堂就回房间睡觉。第二天的笔试,名字都忘了写,“整个人是晕的”。

五年后再战。第二次考试是在广州,这一次她的心态平和多了,提前一天到了广州。12月的广州不冷不热,空气湿度也适中,身体状态对考试中的尝评环节影响很大,因为要利用味觉、嗅觉对白酒进行区分,确定酒样的度数、味道、香型和酿造方式。

邵家艳至今还记得香型的那一轮考试,品到芝麻香那一杯,芝麻香幽雅,陈香突出,酒体柔和细腻,回味长,芝麻香风格非常典型。

最终,邵家艳顺利通过考试,成为白酒国家评委,并在2020年再次连任。重庆连任两届白酒国家评委的女性只有两位。

外界对这位偏居在西南小镇的女性白酒评委充满好奇,邵家艳很少主动回应。她谢绝大部分饭局和采访,更多时候都待在酒厂的研发中心和酿酒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邵家艳隔几天就会下到江小白酒厂车间,

比酿酒师傅更早到,巡查酿酒环节

蒸汽蒙蒙的酿酒车间里,酒糟香气氤氲在四周。这是一个让她放松和熟悉的空间,话也多了:“最近的原酒口感比较稳定,之前在驴溪不时会遇到发酵温度过高的情况。”

她俯下身抓起一把摊晾的培菌糟在鼻前闻了闻,转过头解释:“发酵温度过高会导致香味比较老,口感苦,味道不干净,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根据箱上的情况调整用曲量和入池温度,调整发酵温度。”

人们已经剖析出白酒香味成分达上百种,但它们之间微妙的协调、平衡变化,必须由品酒师通过自己敏锐的感觉器官去完成,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替代。

酒最初是大自然的产物,是粮食、水和微生物互相作用的精华,后来人类开始主动酿酒,诞生了酿酒师、品酒师这群最先和时间做朋友的职业,完成从大自然到人类的过渡和融合。

于是,世界上多了一样滋味,它凝聚了千百种微妙感受,就像人生,永远也说不清楚。

从此,一代又一代人在酒里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江湖故事飘在时光里,喜怒哀愁映在酒杯中。

— END —

撰文 |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