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江城吉林市

有着一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古建筑群

从建设之初至今经历了三次蝶变

这里是东北文脉之源

这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吉林市文庙博物馆

让我们穿越古今

看一看吉林文庙经历的“三生三世”

第一世·木结构的吉林文庙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建成,建城之初所有的建筑物均为木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拍摄的吉林老城

吉林文庙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在史料中有两条记载,其一是《永吉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吉林理事同知图善于庙内东南隅起魁星楼一间。”其二是《永吉县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城内火灾,庙学俱毁,唯魁星楼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两段记载中可以看出:首先,这座魁星楼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其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烧毁了大半个吉林城的大火中,吉林文庙仅存的建筑物是魁星楼。可见,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魁星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物,所以才能在大火中幸存下来,而其余的建筑物由于全部为木质建筑,均毁于这场大火。所以,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的吉林文庙与吉林城一样全部为木质建筑。‍

第二世·砖木结构的吉林文庙

第二世·砖木结构的吉林文庙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城内大火,文庙被焚,由吉林将军琳宁奏请,用官银重新修葺,殿庑门堂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永吉县志》所载:“将军琳宁奏请修葺,殿庑门堂复具。”这是吉林文庙修缮历史中最快的一次,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九月琳宁迁任盛京将军的时候,吉林文庙已经修复完毕。这次复建,全部建筑均采用砖木结构,大大减少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第三世·琉璃覆顶的吉林文庙

第三世·琉璃覆顶的吉林文庙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升祭孔为国之大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改设行省,巡抚朱家宝和提学使吴鲁认为原有文庙简陋,不足崇礼,乃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关内考察文庙,决定在东莱门外(即今址)拓建新庙(即现吉林文庙)。宣统元年(1909年)新庙落成,其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围墙均以黄琉璃瓦覆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6年拍摄的老文庙旧貌

民国时期(1920年-1922年)经吉林省督军兼省长鲍贵卿、孙烈臣主持重修,历时三年。重修长九丈照壁一座,东西建砖楼各一,“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坊,东西辕门,辕门上悬吉林提学使曹广祯所书“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拍摄的吉林文庙西墙

在院内重修的除棂星门、石牌坊、泮池、状元桥外,计有大成殿十一间,东西庑各九间,大成门五间(东曰金声,西曰玉振)、崇圣祠七间,乡贤祠三间,名宦祠三间,东西官厅各三间,东省牲厅三间,祭器乐器库三间,神厨一间,后院看守室三间,大成殿外石栏杆,砖厅一座,总计殿宇房屋共六十四间。1925-1943年期间,又进行了几次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拍摄的吉林文庙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吉林文庙古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1961年,吉林文庙被吉林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对吉林文庙大成殿进行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对吉林文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1987年,吉林文庙被吉林省政府公布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吉林文庙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对吉林文庙进行新一轮的全面维修。

如今的吉林文庙

如今的吉林文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文庙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是东北地区建筑年代最早、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群,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盛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状元桥是文庙中一处特殊的所在,那又是怎么回事呢?泮池,又称月牙池。古代学子中秀才称“入泮”,“泮”即学宫,状元桥下呈月牙形的水池叫泮池,由于它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池中的清流就是泮水,泮池上的汉白玉拱桥是状元桥,据说在古代只有状元可以通过,厉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探访古建筑的小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每座文庙都有一座棂星门,这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吉林文庙的棂星门为石质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组群整体为对称式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其他建筑沿中轴线及中轴线两侧分布,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配饰雕琢无不精工,尽显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红墙,琉璃瓦,吉林文庙安静地矗立在古柏苍松之间,气势恢宏。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有文化的内涵,置身其中,仿佛瞬间可以穿越古今,令人沉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一坊、一门,甚至一个门钉到一个瓦钉,无不尽显中国古典建筑之美,为吉林文庙增添一股幽雅气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暇时光,不妨漫步文庙,细细地观察这里的一景一物,从砖雕石刻到屋脊、吻兽、藻井、斗拱、梁面彩绘皆是我国古代建筑高超技艺的体现,在不经意间随手一拍,都能收获绝美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冠树由来

文冠树由来

昔唐德宗(公元780年-805年在位)幸奉天,民献一果,唐德宗将此人封官,又因此果果皮开裂时外形酷似文官的帽顶,故得名“文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宋代开始,文冠树作为祥瑞树种在文人士大夫家中广泛种植观赏,“文官当庭,金榜题名”一时成为风靡京都的吉祥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依然屹立在文庙院中的文冠古树,映照了吉林文庙的古往今来,亦是学子们生生不息向上求索的见证。

素材来源:吉林市文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