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有点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之间制造对立了,其实这个对立是不存在的,所谓2035的时间节点远的根本都没有什么意义,谁能知道15年后会怎么样呢?15年后,纯电动是不是主流汽车能源,甚至汽车是不是出行形态,都不知道了……
一、你死我活?不存在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说到新能源和燃油车,就感觉是你死我活,捉对厮杀这种感觉。
喜欢燃油车的说电动车是“智商税”,喜欢电动车的说燃油车是“老古董”,似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针尖对麦芒,两者必须取其一。
其实事实远非如此,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完全可以和谐共生,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为消费者的出行服务,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燃油车和电动车都会是并存的阶段。尤其是以后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家庭用车采用“燃油+电动”的混合策略可能会越来越多,便于家庭根据不同的场景来选择用车,从而发挥各自的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二、智能并不仅仅限定于新能源
说到两者之间的取舍,很多人会说诺基亚和智能机来做比较,其实个人认为这两者之间是不一样的。
诺基亚和智能机的变化趋势应该证明的是智能汽车和非智能汽车之间的趋势,而不是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
因为燃油和电动车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力(能量)的来源”,而智能车和非智能车之间的区别在于“能力的不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诺基亚和智能机的区别其实也是“能力的不同”而不是“动力(能量)的来源”。
在目前电动汽车上能够做到的很多智驾功能,其实在燃油车上也可以实现,比如最近发布的名爵品牌下的“MG Pilot 3.0”就和小鹏,蔚来,理想,特斯拉一样搭载了地图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这一标杆性智驾功能,而在更早的时候,长安也宣布过类似的产品能力,但是一直没有下文了,这次上汽名爵的MG ONE究竟表现如何,还要看实车体验了,但已经足以证明燃油车同样可以走向智能化。
又比如,大热的坦克300在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上也做了不少努力,即便是燃油车,但是智能配置对比新能源车辆,完全不输。坦克的仪表盘显示和动态模拟辅助做的其实还是算可以的,再下面还有一个超长距离的循迹泊车,这个功能很适合在那种狭窄路段开进去之后没法调头,要开出来的场景,有了这个功能比起自己打方向,真的好用的太多了。O网页链接
同样的道理,新能源车也有很多不智能的设计,并非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可以有智能驾驶的体验,甚至有的车型在高中低配上的差异,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大宗消费品不同于手机
汽车是大宗消费品的现实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消费者更换汽车无法做到像更换手机这么快速。所以,在目前燃油车拥有巨大存量的情况下,想要在10年间停售和淘汰燃油车几乎不太可能。
中汽协统计数据,2021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157.5%。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现在电动车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从新的增量上来看,占比甚至才达到13%,这其中还有大量的B端客户,刨去这一因素,电动车的比例确实还只是在萌芽状态。可以说目前的整个出行的生态系统,包括从车辆制造、销售、补能、修理,二手、报废的体系都是为燃油车所打造的,这个巨大的体系凭借着巨大保有量的惯性就足以在十年内继续生存下去。
而且实际上,燃油车现在也有很多非常具有产品力的产品,比如坦克300系列,就很好的切中了销售热点,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我做过一起坦克300的视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看。O网页链接
四、概念的误读
停止研发、停止销售,停止使用这是三个完全不同概念的意思。
停止研发是说不再开发新的发动机,但并不代表不制造现有技术的发动机。
停止销售代表的是不再出售燃油车,但并不代表禁止现在的燃油车上路。
停止使用才是最终停止所有燃油车的上路。
目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都是车企宣布的停止研发的理念,而且这个事件节点都比较久远,比如十年甚至十五年后,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10年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比如有什么新的技术革命,会不会又重启发动机研发或者开辟全新的动力体系都是未知数。
普通用户完全没有必要去为了这么久远的概念去产生自己的焦虑,只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放心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好了。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