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张娜
“618”年中大促临近,一波又一波的消费券,成为邻里之间热议的话题,而发放消费券也是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复工复产稳步有序推进形势下,各级政府释放消费潜力不约而同的选择。
进入6月份,山东共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07亿元;6月10日,海南通过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发放新一批“助商惠民,乐享海南”消费券,还计划安排2000万元发放离岛免税消费券;湖北首轮“惠购湖北”消费券将于6月13日开始发放。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包括浙江、陕西、江西、四川、天津等省区市先后发放了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覆盖线上线下各类消费场景。仅普惠领域的消费券方面,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多个地方先后发放了总额超过34亿元的消费券。
一张“消费券”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来看一组数据:今年4月30日和5月8日,海南省商务厅统筹发放两轮消费券共计95.41万张,拉动社会消费超10亿元;截至5月7日,广州省内20地市今年累计投放政府消费券2629.85万张,涉及金额6.07亿元,撬动消费交易35.81亿元。三亚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24时,该市共投放消费券60余万张金额达3398万元,市民游客领取2423万元,核销金额1679万元,带动消费11864万元,综合杠杆率达到706.6%。
小小的消费券,竟蕴含如此大的能量,不仅实惠了百姓、活跃了市场,更成为当前形势下,提振信心、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宝”,因此,被多地纳入促消费政策工具箱。从实际效果看,消费券在特定时间内快速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消费券的“杠杆效应”能很好撬动消费潜能。据统计,每1元消费券的投放,对消费总额的拉动有约5倍的直接放大效果,并能进一步带动产品链上下游产值。
事实上,消费券并非我国首创,1933年,为拉动经济,德国政府每周向市民发放小额消费券,用于够买日常用品,此后,消费券在经济萧条时期屡次现身。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用发放消费券来刺激经济,消费被激活后,企业订单会增加,就业岗位会更充裕,整个经济循环也就更通畅。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好消费券的杠杆作用,撬动消费市场潜能,增加覆盖面、普惠面、撬动面,注重低收入群体的定向投入,加大对困难人群、困难地区、农村县域消费者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将餐饮旅游、家电汽车更新等消费恢复短板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等。
稳住经济大盘需要一系列科学的政策工具,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只是众多政策举措中的一项。尽管消费券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消费券只是一次性地提升消费者支付能力,难以为消费市场注入持久动力。
从长期来看,提振消费更须重视治本之策,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水平,真正启动由消费驱动的良性经济循环,使经济增长有坚实的基础性支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