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历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岁。这也就是说,十岁的朱翊钧小朋友,对皇位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他不明白当皇帝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当了皇帝应该做什么。紫禁城冰雪融化,天朗气清,万历皇帝朱翊钧呆呆地坐在皇位之上,看着文武百官齐齐跪倒,高呼万岁,他的内心只有一片茫然。在传统观念上,我们时常会认为,当皇帝实在是一件一本万利的好事儿。封建帝制时代,皇帝是万乘之尊,万民之主,是权力的巅峰。当了皇帝,即表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似乎只要成为帝王,就能满足个人对于自身的一切需求,以及可以突破传统礼法对个人的一切桎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当皇帝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轻松肆意。皇帝是封建意志的核心,是天地之间臣子和黎民的表率,所以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严格的规范。帝王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要时刻保持威严和体统,绝对不能干出什么荒唐的事儿来。而大明幅员辽阔,沃土千万余里,所辖州郡不计其数, 身为皇帝,更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牺牲自己的个人爱好,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到处理政务上。皇帝想要选两个秀女,纳几个妃子,文臣会规劝皇帝要注意身体,不能总是沉迷女色,你爹朱载坖就是吃春药死的,难道你想重蹈他的覆辙?皇帝想要给自己放两天假,逛逛园子,听听曲子,溜溜戏班,文臣们立刻表示,内阁里急需解决的国家大事都要堆成山了,皇帝你要是真闲不住,还不如多看两封奏折。皇帝想要吃饭喝酒,大摆宴席,找几个狐朋狗友放松一下身心,文臣们又会痛心疾首的劝告皇帝,如此荒诞之事,你要是干了,一帮大臣们怎么议论,天下万民们又怎么看待?再说了,国库时常亏空,哪儿来的钱给你大吃大喝?以上,还属于私生活范畴,而如果皇帝想要施行自己的权柄,又会招致文官集团的抗衡。皇帝想要颁布新制度,文臣们会拿出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改变来进行反对。皇帝想要派兵打仗,想要指哪儿打哪儿,文臣们又会搬出英宗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惨剧来做警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想要调整人事结构,任命官员,文臣们又会挑三拣四,认为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妥。如此说来,身为帝王,尤其是身为大明帝王,这一生看似辉煌,实则是苦不堪言。大明的文臣们,有一处最为厉害,那就是他们往往会相互勾结,组成强大的文官集团,而文官集团一天正事儿不干,最大的爱好就是从皇帝手里分权。文臣,是明王朝最忠诚可靠且最有上进心的一群官员,他们永远希望皇帝只不过是帝国的象征,皇帝不需要插手帝国的任何事务,只需要坐在皇位之上看着自己表演就行了。而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正是这样的人物。作为老皇帝朱载坖留给小万历的顾命大臣,张居正在朝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岁的万历皇帝每天被安排得都十分妥当,上午,他要在孝定皇太后李氏的督促之下,学习帝王礼仪,宫中规范,下午,他又要面对以帝师自居的张居正,被张居正结结实实的上两堂有关政治思想的文化课程。首辅张居正给皇帝上课的目的非常简答,那就是一遍一遍地告诉皇帝一个道理:你还小,大明还是交给我吧。于是,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到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整整十年,万历皇帝一直是甩手掌柜的状态。他想什么也没用,说什么也不算,干什么也没劲,整个帝国的运转和发展,都牢牢地控制在了张居正的手里。于万历皇帝而言,他对张居正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皇帝虽然年幼,但他知道张居正虽是独相,但并非佞臣,老张同志十年来呕心沥血地替自己打工,又变法又改革,本质上都是利好的,自己应该感谢这位勤奋的打工人。但另一方面,张居正之所以能搞出惊天动地的“张居正变法”,无非是因为大权独揽,有了绝对的权力,所以办事儿的效率极高。可张居正所揽之权,绝非臣僚们的管理权,而是皇帝的控制权,这也就是说,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张居正已经喧宾夺主,架空了皇帝。张首辅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替皇帝发言,这实在不是一种良好的君臣生态。作为臣子,不能僭越,这是最为基本的一条守则,而张居正已经越过天际,在名声和架势上,俨然已经成了明王朝的“二皇帝”。结果张居正一死,即遭到万历皇帝的清算。皇帝革除了张居正的一切功名,废除了张居正在世时施行的绝大多数政策,皇帝想要张居正在死后成为自己这一朝最大的罪人可怜张居正,只懂工作,却不懂人情世故,不过好在,至少老张活着的时候没遭过罪。由于年少时期被张居正擅权所留下的阴影,万历皇帝在亲政后,变成一个极度魁柄独持的帝王,他牢牢的把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再也不肯轻易的交给其它人了。皇帝认为,张居正或许是自己永远迈不过去的一道坎,但现在张居正已死,万事万物,该自己全盘做主了。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皇帝也许把明王朝的朝堂政治想得太简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皇帝立储一事来说,就足以证明小小的皇帝是无法和庞大的文官群体相抗衡的。万历生平最宠爱的嫔妃郑氏,育有一子,为福王朱常洵。皇帝爱屋及乌,想要把朱常洵立为太子。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和前朝无二,为嫡长子继承制,又因为万历的皇后并无子嗣,所以这件事儿本来无可厚非。既然皇帝没有嫡子,那么朱常洵这个庶出的儿子自然也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但在继承制度中,又有明确规定,倘若皇帝没有嫡长子以及嫡子,那么就要由庶出的长子来继承大统。朱常洵是庶子不假,但却并非庶长子,真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庶出的长子,朱常洛。如此一来,矛盾就出现了。皇帝想要立福王朱常洵,但大臣们基于祖制,却更多地倾向于朱常洛。万历皇帝曾经试图以各种方法来对抗文臣,让他们可以屈从自己的意志,从而把朱常洵推上太子之位,但文臣们不是吃素的,宁死不退一步,不仅如此,还在朝堂政治的各个方面向皇帝施压,万历迫于无奈,只能选择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到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这十五年间,万历皇帝以一种十分惨烈的方式和文臣们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较量。期间,皇帝逼退首辅四位,正部级官员十二位,京官五十六位,地方官员七十二位,而因此事受到牵连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小吏,那就更加不计其数了。但即便是如此,皇帝最终还是失败了。漫长的政治斗争终于让万历皇帝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身为帝王,却什么都决定不了。他本以为死了一个管着自己,拘着自己的张居正,一切就会结束。但他此刻才明白,死了一个张居正,还有千千万万个张居正站出来。自己看似是威仪华贵,大权独揽的大明帝王,实则,他一直是被豢养在金丝笼中的鸟儿。政治斗争的失败,让皇帝对帝国的政治氛围有了一种无可挽回的失望,于是,皇帝开始冷淡政治,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乃至于到后期,连早朝也不上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帝王的意志消沉,不是一天两天,不是十天半月,不是三年五年,而是将近二十年。从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朱常洛被立为太子的前后,到万历四十八年,即1620年皇帝驾崩,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皇帝不上朝,不看折子,不过问政事,不接见大臣,深居简出,彻底当起了宅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帝王因为政治斗争而逐渐自闭,逐渐绝望的过程,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或许是皇帝对大臣们的一种变相报复。你们不是什么都要管我么?你们不是什么都不由我做主么?你们不是总要蛮横无理地干涉我么?你们不是要一次又一次地夺走我的权力么?好,这悠悠大明,以后我全都交给你们!愤恨不平的万历皇帝好像已经释然了,但又好像一点没释然。金灿灿的皇位对他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捆绑,而那个巍峨矗立的紫禁城,则是这位大明帝王,一辈子的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