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金多多)如何以创新增长来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如何尽快地转向进取型减碳战略?7月10日,在苏州召开的第三届“城市创新生态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碳中和目标将会带来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机遇。与此同时,如何把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转化为创新增长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动力,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进行全方位的积极探索。

刘世锦提到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即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碳排放;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即通过提高碳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公益、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乃至负碳排放,比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在刘世锦看来,衰退型减碳和增效型减碳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一种进取型战略,可以实现长时间内对传统高碳技术或者产业的替代。而实现“双碳”目标,则需要把关注重心转到创新型减碳,转向进取性战略。

要实施进取型减碳战略,就是要在稳住存量、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把重心转向更快地增加增量,对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增长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激励。

“中国的能源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这正是进取型减碳战略的主要含义”,刘世锦称。

刘世锦还表示,目前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尽快地转向进取型减碳战略,因为现今创新型减碳缺少足够的市场激励。就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说,就存在着一定结构性缺陷,比如只有高排放行业和企业被纳入市场,这样不仅覆盖面不够,公平性问题也显而易见;配额初次分配基本上免费发放,实际付费只发生在“调解余缺”环节;配额发放规模难以降幅过大,很多情况下监管者很难区分供给安全是实际存在还是生产者的借口。

对此,刘世锦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创新技术的增长型碳汇市场,增长型碳汇市场可以与已有的碳排放权市场并存,前者主要聚焦于激励增量部分的技术创新,后者则是激励存量减排。

第二,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形成省、市、区县和开发区等层面的区域减排计划和可追溯的减排责任要求,区域或企业完成减排任务,既可以是自身直接减排,或生产增长型碳汇产品,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购买增长型碳汇。

第三,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普遍建立碳账户,包括企业和其他机构的碳账户,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个人碳账户,在企业中推广ESG评估,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中形成稳定规范的ESG评估的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