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从青藏高原逢山开路

一路蜿蜒奔涌

在这里舒展一下腰肢

留下了她青蓝广阔的倩影

既有唯美婉约的抒情

亦有波澜豪放的壮志

时而苍茫,时而潇洒,时而优雅

山与河的诗篇都在这里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是临夏州永靖县

一座兼有壮阔和秀丽

现代而不失古朴的西部水乡

如画卷般舒展在黄河之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色黄河

黄河在永靖是蓝的

清澈的蓝,清幽的蓝

因清而蓝,因蓝而青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

好似专门等着永靖的黄河水为她做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河流经永靖大地

一改此前的喧嚣恣肆

放缓了脚步

形成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

千百年来涓流不息

滋润着峡谷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生灵

婉转千回的黄河三峡由此造就

深厚宏博的黄河文化因此孕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无山不秀,山无水不雄

在黄河三峡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

水之秀美、山之雄浑

珠联璧合、相映成景

有“高原平湖”的刘家峡水库

有千年石窟艺术的炳灵寺石窟

有雄浑壮美的炳灵石林

有飞鸟翔集的太极岛湿地

有“黄洮交汇”的黄河奇景

还有巍然屹立的水电大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蓝辽阔的水域

在这里形成了绵长曲折的水岸线

沿着河岸线

永靖打造出一个个整洁、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

高原上的“马尔代夫”——黄河三湾

镶嵌着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

在这里可以

荡舟戏水、观光采摘、休闲露营

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电之乡

大美不言的黄河三峡在历史的变迁中

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与沧桑

也谱写着中华民族治水的序章

1958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余名建设者

陆续汇集在古老的陇原黄河谷地

人拉肩扛

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气概

在隆隆炮声中

拉开了共和国黄河水电开发的宏大序幕

古老的黄河被唤醒

1975年2月4日

在西北高原崇山峻岭之间

筑起了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

大型水力发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骄傲和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1958年

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响亮号角

荒瘠的盐锅峡谷响起了第一声开山礼炮

一批又一批水电建设者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

洒下盐锅峡水电站建设的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

依照“抢刘家峡、装盐锅峡、带八盘峡”的宏伟设想

在八盘峡荒山野岭开建的八盘峡水电站

和刘家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

形成黄河中上游的水电明珠

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发电“安全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恐龙之乡

行走在这方古老的大地上

一亿七千万年前古老的生命之谜

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这片土地的纹理当中

这里曾是一片古湖泊的沙滩

一支庞大的恐龙家族曾在这片水域

或闲庭信步,或追逐嬉戏

它们将脚印留在这片半潮湿松软的沙滩上

10类172组1831个恐龙化石足印

一部卷帙浩繁的恐龙家族族谱

至今端然于永靖的大地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上游,永靖县内

5000年前的华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

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彩陶文化和古代文明

这里是黄河上游最早开展考古发掘的地方

也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集中

考古发掘收获最多的地区之一

中国的“彩陶王”就在这里出土

这尊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瓮

旋涡纹彩如大河浪花翻卷

其造型堪称世间绝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傩文化之乡

在黄河三峡之畔的群山中

在群山间翻滚的麦浪中

拥有数千年历史

被誉为中国舞蹈“活化石”的傩舞

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激情上演

成为研究傩文化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处又一处的“花儿会”

或在高山密林中,或在河边台地上

一曲曲“花儿”高亢嘹亮

大河之水在歌声中柔肠婉转

这就是被誉为“活着的《诗经》”

“大西北之魂”的民歌“花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靖到处都是“花儿会”的会场

花儿是古老的,花儿又永远是新的

新的曲调,新的歌词

与时代同步,与民情民心紧紧相连

诉说着他们内心的纯朴本真

寄托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传承并生发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人文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河美丽小城

以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旅游名县

永靖正以其更加独特的魅力

更加舒适的环境

更加开阔的胸襟

更大的热情和诚意

迎接着你的到来

来源: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