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蒂亚·纳德拉思维”很值得中国企业反思。近年来,中国企业创新规模、数量不断上升,但是瑕不掩瑜。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来源/公众号

“保持稳定,最容易被低估。很多创新,最后还是要回到公司使命和文化上。”

尽管微软一直在创新,但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却公开表示,不要总想着创新,却忽略了稳定。

从产品角度,微软的“创新黑产品”实际上远大于其“稳定产品”。比如:

2000年,微软的Windows Mobile曾与诺基亚的Symbian平台进行直接竞争,但是随着苹果iOS、谷歌Android的推出后,微软的智能手机系统从此再也没有成为主流。

此外,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电脑的雏形,其实并非苹果iPad,而是2002年的微软Tablet PC。不过,因机身庞大沉重而没有获得市场认可,最终被微软自己叫停。

至今,微软的优势产品,仍是其赖以成名的Windows、Office,顶多再加上游戏产品Xbox。

微软在三款产品上所体现出的内涵价值,正是萨蒂亚·纳德拉所说的“很多创新,最后还是要回到公司使命和文化上”。

先后问世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Windows和Office是微软早期创业创新的成名之作,其后,基于两款产品上的每一次代际更新,本质上不再是创新,而是“服务满足”——以用户体验为目的。按照这个理念,微软于2001年创新Xbox后,也坚持走了同一条路径

从公司产品经验,萨蒂亚·纳德拉对部下的提醒,既是对公司定位的再次明确,同时也对当下企业创新问题提出了新思维。

“萨蒂亚·纳德拉思维”很值得中国企业反思。近年来,中国企业创新规模、数量不断上升,但是瑕不掩瑜。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48.41亿元,同比增长75.89%。但是,也有部分公司遭遇严重亏损——前十大亏损公司,累计亏损额167亿元。

亏损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等行业,且过半为科创板新上市公司。亏损的主因近乎雷同:高额的研发支出、疲软且无法支持公司运转的销售额。

借助“萨蒂亚·纳德拉思维”,反问两个问题:第一、企业为什么存在?第二、企业为什么创新?

对于第一个问题,经济学有明确定义:所谓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目的明确了,接下来,就是企业有关盈利时间的容忍度。如果实现盈利时间和企业生命有严重冲突,就必须考虑企业行为的创新或多元业务是否有效的问题。

明确和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个也就迎刃而解。

总结而言,“萨蒂亚·纳德拉思维”是提醒我们的企业,坚持内部稳定的业务,并持续升级、贴近用户,比那些好高骛远的不可预期的创新更符合企业的发展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