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历史中,相传悉达多得道后,便动身寻找侨阿如等五位侍者,在鹿野苑为他们开示说法,这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初转法轮”。

在这次说法中,悉达多向五人宣讲了四圣谛和八正道等教义,五人听后皈依了佛教,成为了最初的比丘,悉达多与五比丘共同修行,开始了僧伽的生活。这时,佛教三宝“佛”(领袖)、“法”(教义)、“僧”(参加人员)都已具备,佛教正式成立了。

关于释迦牟尼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45年,所以在1956年和1957年,东南亚各国都举行了佛湿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的记载是公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五十九年。

根据佛经的记载,释迦牟尼是在拘尸那伽涅槃的。据说他在毗舍离城的时候,己经生了重病,在那里度过雨季后,同弟子们一起向西北走去,路上吃了铁匠纯陀供献的食品,病情加剧。最后他走到拘尸那伽河边,洗了澡,在两棵娑罗树之间安置了绳床,侧身而卧。

夜间有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欲求佛法,被阿难拦阻,佛陀知道后,唤他到床前为他说法,于是须跋陀罗成了佛陀最后的弟子。

根据相关记载,释迦牟尼传教的区域主要是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大致是北到迦毗罗卫,南到王舍城,东到波,西到赏弥。其直传弟子的活动地区和影响所及,东至恒河流域下游,南至高达维利河畔,西至阿拉伯海沿岸,西北至但义尸罗等地区。

在释迦单尼传教生涯中,经常居住在拘萨罗国的卫城和摩据陀国的王舍城舍卫城有富商须达多和太子衹陀捐赠的祇园精舍,摩揭陀国有竹林精含,都是释牟尼对众人说法布教的重地。

释迦牟尼涅槃后,印度佛教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经历了分化、发展、衰坏和复兴的过程,从其思想发展来看,印度佛教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其核心内容是宣说现实佛教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2、部派佛教:佛陀入灭一百年后,佛教内部在戒律和教义方面产生分歧,分裂为诸佛教多部派。

3、大乘佛教:在当时印度的佛教团体中,开始出现一群不急于自我解脱,而以利益众生为宗旨的修行者,大乘佛教开始形成和发展。

4、密宗时期:佛教开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仰形成了密宗,这是印度佛教的最后一种重要形态,此后佛教就逐断衰微,直至消亡。

5、复兴时期:在印度沉寂约七百年的佛教出现了复兴运动。1947年印度独立后,佛教活动有了新的发展。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印度佛教产生了分裂,这主要是由于众比丘在戒条方面发生了严重争执。佛灭度后,后世把佛所说的教义和弟子们所传承的教义作为遗教,按照遗教修行。

后来,由于有一小部分弟子在戒条细则内容方面产生了不同看法,在戒律中关于僧人的住所、留藏食物等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一方认为戒律丝毫能改变,应如法行持,而一方则认为应该时间、地点等因素随缘变化。

另外,在结集背通三藏教法方面,优婆利尊者与連叶尊者的意见也有了分歧,无法统一。

在释迦牟尼入灭百年之后,西印度的耶舍长老到东方游化,到毗舍离域时,看见践族比丘们动令在家信徒布施金钱,用作僧众购买所需。耶舍提出异议,认为比丘乞受金银不合戒律,遭受到跋祗僧众的摈斥。

之后,耶含长老在毗舍离举行了七百名比丘参加的佛教集会,召集僧众就原始佛教的戒律进行讨论,并判定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为非法。

对于这次结集的决定,毗舍离比丘很不信服,于是他们举行了约有万人参加的集结,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自此,认同十事的毗舍离比丘组成了“大众部“,而反对十事的耶舍等长老组成了“上座部“,这是佛教史上第次也是最根本的一次分裂,史称“根本分裂”。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918338的红唐黄财神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