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编辑Talk」第017期

笔战不是杀人放火,不是打架,不是你死我活,不能那么暴力,那么歇斯底里,斯文扫地。

笔战是文字之战,是思想之战,是路线之战。

己方要引经据典,处处话外有音,引得对方暴跳如雷,如鱼刺在喉。有道是他强任他强,我引他到悬崖旁。他壮任他壮,我诱他去跳大江。

如果说古来文人都共有的习气,我觉得应该就是文人相轻。

有人问为什么武人不相轻?

因为武人互相不服气,出去打一场就好了,不过轻则头破血流,重则断肢丢命,大家一致觉得那什么,大家互有长短,还是不要相轻了。

文人就不同了,浑身都是敏感点,一个不爽就回家光着膀子磨出半砚墨汁来。

写个千八百字的文章,说某某写桃花的问题,不能比作浮云,要比作粉霞。说某某的文章似曾相似,那个一千多年前的谁好像写过类似的,某某只怕是文抄公。

过去某些文人受重视的时期,写这些笔战文不但不引人嫌,还能得到稿酬。

这下好了,文人跟打了鸡血似的……

茴字哪里只四种写法啊?

我立马一篇文章写鲁迅这小子沽名钓誉,写所谓反封建的文章却故意又卖弄他本人的封建文学知识,但他知识不够深,搞错了茴字其实有十三种写法……

无聊么?

我觉得挺无聊的,但有一段时间,很多文人玩这个上瘾了。以至于留下了美谈:民国大师倍出。

好吧,本文其实是篇小品文,想到哪说到哪。有作者本人一点小小的观点,供各位读者大人参考。

写本文的想法来自于近日所见的一个热搜——孔恰与Priest撕逼!可怜我这个老人吃了半天瓜,才去查了一下这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不客气说一句啊! 不管这两人谁对谁错,单就笔战的精彩度来说,战斗力太差,你让我写精彩点我也没这个本事。

这真真正正的只能算撕逼,完全不到笔战的级别。

诚如开篇之言,笔战之争,无论是为了什么,肯定是自己一方得到公认的胜利为好。

在取胜绝招方面,我给总结了几点,诚请读者大人们点评点评。

一是名声攻击。

鲁迅先生打笔战的战斗力绝对是超级赛亚人级别的,梁实秋与鲁迅笔战八年,不能占丝毫上风。

与此同时,鲁迅先生还在与郭沫若,徐志摩,林语堂这些文坛顶级高手过招,闲时拿着笔战的稿费去吃螃蟹,爽得一笔。

不料突然有人攻击起他偷看弟妹洗澡……

然后他弟弟周作人来了一封绝交信,将这丑事在社会层面坐实。

鲁迅先生元气大伤,当时还没和他笔战过的林语堂来打抱不平,说此事绝无可能,并像名侦探金田一一般分析了两家房子的院墙,杂草与灌木高度,再赌上爷爷的名义……

其实吧,以他这个日本弟妹的长相,一站出来只怕就洗了鲁迅先生的冤屈。

可是,这个人身攻击被弟弟所默认,这是对鲁迅先生巨大的打击,他在这事上从不愿多谈,大约就是被人一击软肋,意兴索然。

好吧,我毕竟只总结,不评价好坏, 看来人身攻击是有效的。对文人来说,把名声搞臭,是搞垮你的第一步,这很有效。

二是降维打击。

这个最精彩的例子莫过于重庆谈判时,教员来了。有好事的朋友柳亚子就去索诗,教员同志心想,国家大事没定,我哪有心思写诗?

但好友意切,教员只能把十年前写的一首《沁园春·雪》给了他。

于是,发射向国民党方面文人墨客的“二向箔”在重庆展开了引力场。 据说那几天,蒋介石的头发都多掉了好些根!(狗头)

那些时,蒋直接成了诗词鉴赏家,只盼有一首能盖过教员,摆脱被降维打击的命运。

可是,柳亚子先生说了:“……虽苏、辛犹未能抗手……”

这种降维打击碰到了只能自认倒霉,没任何办法。

这事还有一例,要早一千年。

武则天上位后,支持武与反对武的人也是笔斗不休,后来写《鹅鹅鹅》的骆宾王直接一篇战斗力拉满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看了都拍案叫绝,知道笔战没希望了,于是就举起了屠刀……

她老人家这招叫错维打击, 也很有效。

三是互相抬轿。

有时候啊,这个笔战也不一定是非要争个谁胜谁败。

民国大师们在报纸杂志上笔战,说不定拿了稿酬私下就上馆子喝酒去了。大家表面上骂得脸红脖子粗,私下也喝得脸红脖子粗,这不爽得一笔么?

在当今注意力经济时代,这一招互相抬轿,可以做到我占便宜,你也有好处。

最经典的一例,韩寒代笔门笔战事件了。

方舟子同学身份变幻莫测,从生物学家,到科普作家,到学历研究家,打假专家,混得风生水起,数钱数得手抽筋。

在经历了2010打唐骏(微软中国区总裁)假学历的高光时刻后,大约是得罪的人多了,自己妻子出事了,说她写的一本书涉嫌抄袭,被百人联名举报。

好家伙,整个后院起火啊!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自己的文章也被人举报有抄袭情况!

韩寒同学好久没写书了,赛车玩得正带劲,但是,看着好CP郭敬明一身欧洲奢侈品童装在上海豪宅笑看黄浦江风云,心里自然也想到了人生还长,我下一步要怎么办。

此时,一个叫麦田的人出来点了引火线:“那个,我怀疑韩寒的作品,是他爸爸代笔的啊!”

方舟子如蚂蟥听到水响,瞬间就想到九九八十一个后招,立刻先咬上一口,把笔战的调子拉起来。

韩寒同学灵光乍现,突然发现在自己这段沉静期,可以继续占据顶流峰口的妙招,立刻挺身接下方舟子一口。

时间过去不到十年,两人你争我论,挖苦讽刺,尖酸阴狠,笑里藏刀的笔战,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

大家吃瓜的吃瓜,拱火的拱火,眼看不去法院都下不了台了。

结果,方舟子在流量时代前夜化身网红,将妻子和自己的的事隐了下来,顺利恢复了打假斗士的战斗力。

韩寒同学转身去拍了电影,一时与小明瑜亮情节,在小时代里与写作后会无期了。

法院? 法什么院?

有效? 还真是有效!

好吧,说了这么多,咱们也该从根源上讲一讲了——文人都是为什么而笔战?

高级一点的,为理想,为救国主义路线的选择。平庸一点的,为道理,为事情分个对错是非。低级一点的,为利益,为钱名利的事愤愤不休。

各位,出发点有高低,但无绝对错对。

为了钱,为了名利,为了利益的事与人争,只要是有理有据的,怎么会是错?

为了理想,为了主义的,但实际幼稚空想,毫无根据的,又怎好认为他对?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有一个普通状况,我个人称之为“创作者移情”。

比如看了《大话西游》,我们下意识就认为周星驰是一个特别痴情的人,一辈子没结婚,是错过了那个对的人。一看他访问,就感动得掉眼泪。

比如看了鲁迅全集,我们会觉得他是一个战士,一生都在与黑暗战争,活得特辛苦。直想把这小老头搂在怀里心疼一番。

比如看了吴一凡的电影处女作《有一个尺寸只有我们知道》,我们会觉得他是一个冷漠,孤单的男孩,晚上会寂寞得睡不着觉吧!

行了,别移情了。

我们要学会把一个作品,和它的创作者分开。

金庸先生在作品里,佛学机锋打得那叫一个溜,什么钱财身外物,佳人如枯骨,现实中李敖问他:“你一心向佛,钱财怎么不捐出去?”

金庸只能笑笑。

大师尚且如此,那些新作家又哪能免俗?

远的不说,近的有写《悟空传》的今何在与江南(对,写《龙族》的那位)为九州杂志利益分配的问题笔战多日,朋友反目。·

可你去看他们的作品,文字间哪有半点人世间利益的俗气?

也有林海听涛、郭怒、今何在、全知全能猫、流浪的蛤蟆、邪月,甚至大神我吃西红柿都在2015年参与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撕逼事件。

仔细看一下这几人的成就,似乎不是个为这种问题争吵辱骂的人啊?

还有最小说旗下的李枫,竟然因郭敬明强行“攻”他也来笔战(撕逼)一番,这我真是打死也不信了,别的不说,这个……这个,你不趴着,他绝对够不着啊。

写到这,叹了一口气。

不要怪现在人说话粗俗,把笔战这个有格调的名字改成撕逼,可一看现在这些作者的事,我又觉得撕逼这词挺符合调性的。

我要强调一下,我这后半篇不是废话。

我一直想向大家说明一下我个人一个主张,就是千万不要创作者移情。

我们欣赏一首歌,欣赏一部电影,欣赏一篇文章,主要还是看作品说话。

如果因作品移情于创作者,很喜欢这个人,那也不算错。只是千万不能移得太过,变成韩国教派那一套东西来了。

你懂我的,就是那种把家产都送光了,儿子也不当事的韩国教派。

对艺术家,作家的欣赏,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不能把这种情感变成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

有笔战,撕逼的,我们上去指点一二,各说己见就可以了。

几句话就被撩得热血沸腾,觉得对方跟自己有灭门之仇,然后发泄情绪,四处引援,小作文一篇篇……

个人觉得过份了,也没必要。

作家也就那样,写出神一样作品的作家,未必也跟神一样。

他们撕逼时,咱吃瓜也好,围观也好,说两句看法也好……

别太入心,对自己不好,对 …… 对键盘也不好。

作者丨变先生©️投稿指南

编辑丨BLUEBONE

——投稿指南©️转载说明——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联系微信: XYFX_XX, 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