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软频频卷入风波中的同时,东软医疗第三次递交招股书,此前公司在2021年1月和5月,曾先后两次递交上市申请,但目前均已失效。
盈利依赖政府补助等非经营性损益
东软医疗是一家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提供商,按照2021年已安装系统总数计算,东软医疗是国内最大的国产CT系统制造商。
从业务来看,东软医疗主要分为CT扫描仪等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销售、MDaaS平台提供服务及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和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四个模块。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东软医疗分别有65%、74.4%、73.4%和76.6%的收入来自数字化医学诊断设备的销售。其中,CT扫描仪又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同期分别为公司贡献了42.8%、52.6%、56.1%和55.9%的收入。
整体上来看,2019年至2021年,东软医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9.08亿元、24.59亿元和28.03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8204万元、9275.8万元和2.97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5.02亿元,净利润约为2.18亿元。
不过,2021年东软医疗净利润大幅的提升很大部分源于出售子公司东软智睿的部分股权,从而取得收益约1.52亿元。排除这部分原因,公司剩余部分净利润的增加则是由于新产品销售的增加,但所占利润增长比重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产CT系统制造龙头,东软医疗实现盈利的来源却主要是其他收入、包括政府补助、收入合约产生的利息收入及银行和其他利息收入,倘若扣除该部分收入,东软医疗在2019年、2020年均确认为净亏损状态。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东软医疗分别确认其他收入及收益1.32亿元、1.57亿元、2.89亿元和1.07亿元。同期确认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670万元、9810万元、4220万元和5660万元,此外,理财产品投资收入、汇兑损益等通常也有较大的占比。
疫情催生销量增长
由于在新冠的诊断和治疗中对于CT扫描仪、GXR机等医疗设备的需求,使得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显著大增,从而也影响到东软医疗的部分产品销售收入。此外,在难以出差及提供线下相关服务和培训的情况下,远程服务也部分降低了公司成本,使得毛利率出现增长。
报告期各期,东软医疗分别销售出CT扫描仪527台、767台、1084台和546台,2020年销量的突然增长主要就是源于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对相关仪器需求的提升,同期GXR机销量也有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部分省市陆续都开始对CT扫描仪等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集采,东软医疗相关收入占比也有很大的提升,报告期各期,公司在集采制度下的销售额占当期总收入比重分别为4.7%、3.5%、4.3%和11.4%。
报告期各期,公司CT扫描仪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约为154.97万元、168.54万元、144.99万元和153.71万元,市场短暂的供需不平衡以及后期低价产品的销售比重增加等,公司产品售价在近年有相对较大的波动。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东软医疗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7%、36.7%、38%和39.9%。但同时,公司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6%、1.6%、5%和3.6%,2022年上半年的变动与毛利率相反有所回落。
"东软系"多家公司处于上市进程中
目前,东软医疗的前五大股东仍为东软集团、威志环球、东软控股、大连康睿道、天津麦旺。除威志环球外,另外四家均为"东软系"公司。同时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9.94%、26.52%和15.51%,控制了公司绝大部分股权。
2014年,东软集团曾发布《关于子公司引进投资者的公告》,其中提到威志环球、高盛、通和、东软控股将合计出资11.33亿,向东软集团购买东软医疗股份,同时威志环球、高盛、通和、东软控股以及东软医疗员工持股公司将合计向东软医疗增资16亿。
而附带的对赌条款显示如东软医疗在2022年9月30日前未能实现上市目标,且不归咎于东软集团的主观原因,威志环球、高盛、通和等投资方可根据协议约定,要求东软集团或东软控股及其指定的第三方共同履行回购义务。
不过,9月2日在上证e互动平台,有投资者提问"看有消息说东软医疗上市的对赌协议马上到期,按协议,公司是不是需要回购东软医疗",对此东软集团回复表示"东软医疗早在2019年初进行股份制改制的时候,就已经将相关的对赌条款全部取消了。目前,东软集团没有任何的回购义务。"
即使没有对赌协议,东软系公司也在积极进行上市布局。目前东软集团已经登陆上交所,东软教育也在2020年9月上市。
除了东软医疗外,东软熙康也曾在2021年5月和2022年2月两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目前均已失效。此外2021年8月东软集团曾回复投资者的提问,透露东软的另外一家公司望海康信正处于上市辅导阶段。(蓝鲸上市公司 徐晓春 xuxiaochun@lanjinger.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