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

江西省新余县公安局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凉风透过微微打开的窗户飘进了屋内。

十几名公安人员此时正围坐在一起,商量着即将到来的一场“特殊”的抓捕行动。

副局长黄宜蕃站在会议室前,向众人透露了此次的抓捕目标:

城西,兴记盐铺的账房先生,刘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坐的众多公安人员略显疑惑。彼时的他们并不清楚,这个“明面”上的账房先生,背地里曾经做出过怎样人神共愤,罪大恶极的坏事!

恶犯落网

刘雄,江西新余县兴记盐铺的一名“普通”账房先生。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以为,只要小心地藏在这座小县城里,就没有人能知晓他的“不堪”往事。

但就在几天之前,新余县公安局对全县开展的一次户口核对工作中,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位“老熟人”。也正是因为这位“老熟人”的举报,使得他在面对警察的户口盘问时有些慌张,前后回答竟自相矛盾,由此引起了警方注意。

7月28日早上,心惊胆战的刘雄正暗自琢磨着怎样出逃,一众警察却径直来到了当铺里,直接将他押送到了警察局。一番精细盘问之下,原本就做贼心虚的刘雄,心理防线终于崩塌,战战兢兢地交代了自己所犯的罪行。

龌龊往事

刘雄,原名刘厚总。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人,我以为用“匪气”二字最为精准。

此人1926年参与农民暴动,带着农民组成的游击队,与当时的国民党反革命打得热火朝天。被当地群众称呼为“总老爷”。

这个称呼其实很微妙,也很形象。

为何是“老爷”?

因为他人高马大,打仗不怕死,一身的匪气,脑子里都是“唯我独尊”的山大王思想。一言不合就对人打骂,周围的人都有些怕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刘厚总所在的大队被改编入游击队。由于游击能力出众,他先后担任了大队的政治委员,大队长,县委委员等职务。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人在担任要职期间,仍旧多次违反组织纪律,严重侵犯和危害了群众利益。经常干出一些巧取豪夺、调戏妇女的事。

党中央因此派他前往延安的中央党校学习。

但即使在延安学习期间,他的表现工作也都是吊儿郎当,流里流气,并且在思想上表露出了对党组织的不满。

这样的人,如今看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党内部的一大隐患。只是,当时众人虽对他不满,但还心存希望,故而没有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置。而这,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求荣叛敌,罪大恶极

1941年初,皖南事变。

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七个师八万多人,对正在转移的新四军进行了残酷围剿。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带着一部分部队冲出了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在行至泾县附近时,偶然遇到了一个人。此人自称是副官处的同志,想跟着项英的部队一起撤退。

项英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汉子。但看他身材高大一身戎装,显得精明干练,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跟在自己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刘厚总。

当时的项英万万没想到,他临时的一个决策,竟无意间要了自己的命!

据当时项英身边的同志回忆:

当时项英带着部队在山中修整。他们将指挥部临时设在一个石洞里。石洞较小,只能容纳四个人。于是,项英带着刘厚总,副参谋长周子昆以及周子昆的警卫员黄诚四人住在山洞里。

项英在山上时,对新四军遭受的损失十分痛心,难过地说:部队遭到这么大的损失,责任在我。突围出去回到中央后,我要做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3日晚上,躺在山洞里的刘厚总辗转难眠。身下潮湿冰冷的地面让他无法入睡。眼前的境况,在他看来已是穷途末路。当初,他参加军队的目的,无非就是能混个前程,最好能当个大官,过上吃香喝辣的好生活。而当下他面临的最基础的问题,却是如何活下去。

打了这么多年仗,到头来还是要过这种苦日子。他的心里出现了不甘与愤怒。本就贪生的他,此刻出现了强烈的意志动摇。

再这样下去,他迟早玩儿完!

也就在这时,他的心里忽地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让他有些害怕,却又无比诱人。眼下的情形,必须要采取“自保”行动了。我不想死,我也不能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晨时分,几声枪响划破了夜的宁静。山洞内,刘厚总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着枪。他趁着洞里三人正在熟睡,举起了枪,毫不犹豫地接连扣动了扳机,杀死了项英三人。

随后,他将项英携带的用作军饷的一些银元黄金等全部搜走,还夺走了他随身佩戴的手表和配枪,乘着夜色摸下了山。快到山下时,刘厚总遇到了守在山下的警卫。他掩盖住自己慌张的神色,找了个理由骗过了警卫,连忙遁逃而走。

颇有将帅之才的将星项英,就这样在黑暗中陨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项英的秘书顾雪卿回忆:

刘厚总其实是军部副官处负责管理马匹的副官。平时和项英根本没有什么联系。在皖南事变突围时才意外跑到一起。刘厚总个子高,力气大,枪法也比较准,项军长看他是个打游击的好手,所以就留他在身边了。项军长带人突围之后,刘厚总觉得自己前途无望,情绪十分低落嘴里头还一直念叨:完了完了!

项英的女儿项苏云也感叹:

可怜父亲英雄一世,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逃亡之路

在杀死项英三人之后,刘厚总便着急忙慌地跑下了山。

他接连跑到邻近的两个县,称自己杀死了项英和周子昆,但没人相信。后来他又跑到旌德县,冒充特务见到了县长。经过他添油加醋的描述,县长勉强相信了他的话,派人押着他前往那个山洞查看。

刘厚总领着众人一路来到那个山洞时,却发现里面竟空无一人,项英等三人的遗体竟全都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山洞里的遗体消失了,刘厚总心里有些惊诧。而此时,周围的村民听说杀死项军长的叛徒又回来了,全都争抢着来到洞口附近,准备当场击毙叛徒。

刘厚总见势不妙,仓皇之下也没心思再去寻找尸体,捂着脑袋趁乱逃走了。

原来,当时山洞里的三人并没有全部被杀,警卫员黄诚虽然身中两枪,但并没有死。他已经在敌人赶到之前,将项英和周子昆的遗体转移了出去。

估计是因为刘厚总做贼心虚,见三人都已身中数枪,所以也并没有仔细检查。

再次逃跑的刘厚总,原以为自己能依靠杀死项英的“功劳”,在国民党内部求得一官半职。没想到的是,国民党皖南办事处直接将他关起来审问,之后将他丢到了渣宰洞看守所。

据说其在渣宰洞中被关押时,和普通囚犯又有些不同。他在里头负责图书馆的管理,可以在监狱里自由走动。但到了晚上还是要被关进囚房。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在渣宰洞里头一呆就是五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之后,国民党政权早已风雨飘摇。感受到存亡危机的国民党政府,丧心病狂的对渣宰洞内的共产党员展开血腥屠杀。

此时的刘厚总终于被放了出来。

但他还不甘心,绞尽脑汁的挤出来一篇“邀功报告”,并上呈给了蒋介石,想要依此再“谋些利益”。报告摘取如下:

最后的署名为:刘厚总(近更名为刘雄)。

这篇报告最后有没有被蒋介石批复,已经不得而知了。在之后的日子里,刘厚总辗转躲藏,最终在新余一个老乡开的盐铺里头安顿了下来。

奸情暴露,其罪当诛

其实,关于这位叛徒下场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上接开头的极富“戏剧性”的结尾。

那名认出刘厚总的警察,曾经给周子昆当过警卫员。所以一见到他立刻就认了出来。

叛徒刘厚总被抓获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陈毅元帅听闻这个昔日杀害项英、周子昆的凶手被揪出来之后,当天就给当时江西省的省委书记陈正人打了电话。

在电话中,他指示公安政法部门要尽快结案,处决这个叛徒!

1952年8月,他在江西南昌被处决。

这是目前流行的一个说法。

只是此说法经过一系列调查确认之后,真实性存疑。

另外一种说法是,刘厚总在被放出渣宰洞之后,正赶上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在解放重庆时,由于国民党军队狼狈逃窜,成渝公路一时混乱不堪。刘厚总也在这时死于乱军之中。

相较而言,第一种可能更能满足大多数人对于叛徒下场的期盼;第二种说法则要更加真实一些。

综合所查到的各种资料来看,个人以为,刘厚总最后应当是死于乱军之中。虽然有些便宜了他,但此人被囚困流亡半生,最终横死异乡,也算是对他犯下大错的惩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