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净土变”,是古代画家按照佛教经典,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的净土世界壁画。

有唐一代,西方净土信仰大为普及,因此,“西方净土变”成了壁画领域的流行题材。

莫高窟 唐代《西方净土变》壁画(局部)

白居易《画西方帧记》载:

“……此娑婆世界,微尘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向西方。有怖厄苦恼者,开口发声,必念阿弥陀佛……命工人杜宗敬,按《阿弥陀》《无量寿》二经,画西方世界一部。高九尺,广丈有三尺,弥陀尊佛坐中央,观音、势至二大士侍左右,人天瞻仰,眷属围绕……”

佛光寺东大殿的《西方净土变》壁画中的人物、情节即与白居易所述西方世界一致:

画面中央绘阿弥陀佛说法,左、右绘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听法,观音、大势至周围,又有多身胁侍、护法簇拥,天空中亦有诸佛、诸菩萨赶来听法,并有诸伎乐飞天飞翔环绕。

下面,请将手机向左旋转90°,一起欣赏这幅珍贵的唐代壁画吧

(请横屏欣赏)

佛光寺《西方净土变》壁画(全景)

阿弥陀佛群组

阿弥陀佛右侧观音菩萨群组

阿弥陀佛左侧大势至菩萨群组

前来赴会的地藏菩萨

前来赴会的飞天

前来赴会的诸佛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五台山西台外九大寺之一,隋唐之际,名震长安,受到唐王朝的重视。唐代会昌灭法时寺院被毁,后由高僧愿诚在施主京都女弟子宁公遇的捐助下于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东大殿是寺内的主殿,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按唐代佛寺有绘制壁画的习俗,佛光寺的重建得到的京城施主的捐助,四壁应该都是绘有壁画的,只是明代时寺内僧人重砌檐墙,在四壁塑造五百罗汉,可能这时将壁画毁掉了,现在只在殿内的拱眼壁和明间的佛座背后保存有零星的大小不一的22幅。拱眼壁是两个柱头斗拱之间的空档,绘有壁画的拱眼壁长450厘米,高66厘米。壁画的构图分为三组,中间的一组是说法图,主像是佛祖在说法,两侧是观音和势至菩萨,左右两组以文殊、普贤两菩萨为中心,各有胁侍菩萨和天王、飞天等簇拥,作赴会行进的状态,壁画的各端各绘有供养人,北边的一组是僧人装,南边的一组是俗人装,画幅虽然不大,却绘有众多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与敦煌石窟中同期的壁画相比较,设色绘法都完全一致。在绘制技巧上,以浓淡墨色虚实相映,用色以朱砂、石绿、土黄为主,有“焦墨淡彩”的唐画之风,画脸和胡须的笔法,尚存汉画的遗风,人物的衣着线条飘逸流畅,仍有传说中吴道子“衣带当风”的笔意,由于年代久远,画面的的颜色除赭土青绿外,均已变成暗褐色,失去了原有的艳丽色泽,但是更显得古朴苍老。

文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