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年,雨雪交加,夜深天寒,唐军2位小兵登上蔡州城,斩杀正在熟睡中的士兵,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此时,吴元济还在睡梦中,呼噜睡大觉,一点防备都没有,就成了俘虏,被送往长安斩首。此次奔袭,李愬一战成名,唐朝迎来“元和中兴”时代,但唐宪宗李纯没有好好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父亲是李晟。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李晟战功显赫,与汾阳王郭子仪不相上下,没有李晟在关中奋力拼杀,也许唐朝在德宗时代就成为了历史。李晟战功赫赫,李愬也同样如此,他们父子两都是名将,都是唐朝的中兴之臣。李晟、李愬之前,父子都是名将的,也就陆逊、陆抗了。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逝,吴元济隐瞒不报,说父亲病重,希望朝廷能授予他淮西节度使。此时,唐宪宗李纯锐意进取,对藩镇采取强硬态度,不允许节度使继续搞世袭制。朝廷拒绝任命吴元济为节度使,吴元济很不满意,便派人刺杀丞相武元衡,打伤裴度,起兵与唐朝对抗。吴元济在淮西起兵,唐宪宗派兵征讨,结果大将高霞寓、袁滋相继战败,吴元济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收复淮西,唐宪宗采纳裴度的建议,让李愬担任随州、邓州、唐州三镇节度使,担任西路统帅。父亲李晟战功显赫,李愬也是谋略过人,吴元济迎来了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几场大战下来,吴元济打得很顺利,而李愬有还没什么名气,吴元济更加轻视唐军,防备也比较松懈。唐军阵营,连战连败后,士气低迷,很多士兵都不愿意继续作战。对此,李愬也理解,他到军营后,好好安抚士兵,也没说要出去打仗,人心慢慢稳定下来。不在战场上作战,不代表就不打仗,李愬进行一些小型战斗,俘虏淮西士兵,然后加以优待,并放他们回家。李愬善待降兵,很多淮西士兵纷纷投奔他,连吴元济的两位大将李佑、李忠义都愿听从李愬调遣。李愬雪夜下蔡州能成功,李佑、李忠义功不可没。817年冬,李愬觉得时机成熟,便开始了奔袭蔡州的行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佑率3000精兵为前锋,李进城率3000士兵殿后,李愬亲率3000骑兵为中军。全军总计9000余人,他们在雪夜中朝着蔡州方向前进,此时除了李愬、李佑、李忠义、李进城等少数几人,其余都不知道此行的目标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了三十五里路,唐军到达张柴村,李愬让士兵停下来吃饭。刚吃完饭,李愬告此次作战目标是奔袭蔡州,攻其不备。孤军深入奔袭蔡州,唐军很害怕,但李愬平日善待士卒,且号令严格,士兵也不敢违抗命令。如此,唐军继续前进,又走了三十多里路,终于出现在蔡州城下。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等经营蔡州三十多年,唐军士兵从未出现在城下,他们没有想到危机会来临,故而防备很松懈。此时,城上的士兵还在睡大觉,李佑指挥士兵攀登城池,自己也跟着上去,先杀死守城士卒,然后打开城门,迎接李愬进入蔡州。李愬突袭蔡州,吴元济一点防备都没有,他还在睡梦之中,呼噜睡大觉。士卒来敲门,吴元济痛斥他们,说只是一些小打小闹,不要去理会。谁知,唐军突然杀到了跟前,吴元济猝不及防,守卫洄曲的大将董重质又归顺朝廷,吴元济无路可退,只能束手就擒。李愬雪夜下蔡州,一举活捉吴元济,收复了淮西地区。其他各地节度使听闻李愬勇猛,有父亲李晟的风范,对朝廷非常畏惧。接着,横海节度使程权主动入朝为官,献出沧州、景州;卢龙节度使归顺;成德节度使献出德州、棣州,不久即归顺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19年,唐宪宗再次出兵东征,淄、青等12州害怕李愬,便纷纷归顺朝廷。至此,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势力基本被扑灭,唐朝迎来“元和中兴”时代。就此而言,李晟、李愬父子都是中兴名将,功劳不逊于郭子仪。可惜,唐宪宗很快就懈怠,没了锐意进取之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毒死,“元和中兴”局面结束。雪夜下蔡州,李愬一战成名,被唐宪宗寄予厚望。从淮西回来后,唐宪宗让“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撰写一篇《平淮西奉敕撰》,颂扬这次大捷,还让人在蔡州城外刻石立碑。821年,李愬病逝。参考书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