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古希腊城邦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它为西方文明的发展与建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古希腊城邦文明是当代民主政治的先河,可以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支柱,西方文化中的正义、自由、民主等理念,都来源于古希腊文明的孕育。

从中学课本上的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轻易看出,古希腊城邦是一个小小的靴子形状的群岛,就是这样一个小的海洋商业文明的孕育场所,甚至在农耕文明眼中是弹丸之地的地方,走出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影响到了整个西方世界上千年。

古希腊城邦曾经以王者之姿屹立在世界的西方,诞生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但是很快它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在了世界史上,在马其顿与罗马文明的双重打击之下烟消云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格尔曾经辩证的评价到,"一个民族作为世界精神的承担者,当它成功出色地完成了她的使命,即把其民族文化兴盛到极点之后,就必然衰亡而为别的民族取代。"古希腊文明的确达到了自己兴盛的顶点,却也从顶点消亡。
城邦——自然地理和历史机缘的促合

城邦——自然地理和历史机缘的促合

所谓城邦,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座城市,连通它周边数量不等的一片乡村区域,共同组成的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按照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其实每一个城邦都比较小,疆域狭窄,充其量就是一个拥有自己公民和自治权的城市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从地图上看不难发现,整个希腊半岛都呈现出一种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这样的地形特色,耕地面积狭小,对其农业的发展极其不利,但是对于海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也就造就了希腊商业上的繁荣。

与同时期农耕文明的中国相比,毫无疑问古希腊就是一个弹丸小国,穷乡僻野。但是就是这个穷乡僻壤,它在世界地理上的位置属于一个沟通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是古西方世界的咽喉要道。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贫瘠的希腊农业生产力,激发了古希腊人民走向海洋的生存动力,给其带来了丰富的商业计划以及希腊人追求自由的冒险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理分裂的希腊难以产生强大的中央集权,反而在商业文明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高度发达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受地域特色影响,城邦文明在这样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机缘下自然而然的形成。

城邦的独立,排外——神和血缘崇拜所造就

城邦的独立,排外——神和血缘崇拜所造就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城邦文明就是他们天生的宿命,古希腊人对于城邦制有着刻入骨髓般的崇拜。其实,他们对于城邦文明的崇拜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是因为其对于神的尊奉和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从远古时代期开始,希腊人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信仰,那就是信奉家神、部落的神、绝对排外的神。

希腊人以家族为区分,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神坛以及信仰的祖先,这种文化传承一直延续在家族的内部,不允许其他族群的人染指。相应的每一个希腊城邦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保护神形象,斯巴达是战神阿波罗,雅典城邦是女神雅典娜,帕台农寺王庙以及拉斐尔神庙是希腊人最直观的信仰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希腊人爱神,信神。在古希腊人眼中,城邦就是一种血缘集团。古希腊人将彼此之间的血缘纽带看的极其重要,这与中国人的宗族理念极其的相似。同时古希腊人对于不是自己部落内部的人,极其的排斥,部落的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十分的严格。

正是这样的性格,保证了城邦内部的团结,保证了城邦内部居民的公民性。但是对于整个古希腊来说,这样的城邦文明,这样的排外心理,使得城邦之间的团结不可能真正的实现,城邦之间更多的相互之间的欺压与征战。

城邦征战而衰——城邦文明衰亡的宿命

城邦征战而衰——城邦文明衰亡的宿命

古希腊公民将自己的宿命直接与城邦联系在了一起,从词源上来说,在希腊文里,"公民" (polite) 由"城邦"(polis) 一词衍化而来,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一个城邦的组成不只是一块块的砖瓦,而是一种相同信仰的人之间组成的亲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位古希腊城邦公民都可以在城邦内享受到作为一名公民的待遇,这些待遇包括社会福利、政治权利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城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自己就是组成其的一部分,他们有义务与责任捍卫自己的城邦,让其变得更好。

《古希腊城邦制度》记载"他们把城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自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财产、家庭、利益、价值、荣誉、希望,他整个的生活,肉体的生命与精神的生命,甚至死后的魂灵都属于城邦,系之于城邦。

古希腊作为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是各方势力眼中的一块大肥肉。在古希腊的历史上,曾经受到了多次的外族入侵,古希腊人在古典时代,曾经凭借着希腊半岛曲折回旋且多关隘的地形特点,多次击败来自亚洲大陆的波斯大军。同时外族的侵略也使得各个城邦之间有过几次的联合与同盟,但是这样的同盟关系并没有持续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个城邦之间,满足于一时的自给自足,满足于在小范围上的自治,贪恋虚假的自由与独立。虽然有过合作的机会,但是神性上的不同,以及政治上的"自治、自给的城邦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使得真正的统一无法在古希腊实现。

在希波战争结束之后,希腊人的最后一次大团结也随之成为了往事。希波战争胜利之后,希腊人分成了两个大的集团。一个集团以雅典为领袖,一个集团以斯巴达为领袖,这两大集团开始了长久的不停歇的内乱。

希腊人相互之间的倾轧,使得古希腊乱成了一锅粥,不断的有城邦倒戈,抑或是被吞并。在这样的战争中,古希腊自从波斯战争终结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内部的能量在内耗之中被消耗殆尽。希腊最强大的波斯帝国和雅典帝国,在多年的征战中并没有出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反而彼此越来越虚弱。希腊人相互之间杀戮了数十载,到最后也没有完成希腊的民族统一,他们在长期的内战与暴动之中走向了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古希腊城邦在罗马与马其顿的铁蹄下化为了尘埃,其城邦制也成为了过眼云烟。追其根源,城邦制之间的相互倾轧成为罪魁祸首,在城邦制的环境下,想要真正的结为一个整体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也正是城邦制的独立性,政治的自由性才能使他们的经济文化如此的繁荣,乃至在城邦灭亡之后,古希腊的文化深深的耕织在了它的征服者身上。

评价

评价

城邦制创造了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开出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城邦制成就了古希腊也毁掉了它。希腊城邦的繁荣起源于他们的每个城邦之间独立自由的发展氛围,城邦的繁荣与富强也皆系于其。

但是过强的城邦情结,使得希腊人民之间视对方为敌人,那种"自立门户"的城邦情结最终害了他们。当来自旁边强敌的窥伺慢慢将他们推向亡国灭族的边缘时,他们却再也无法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去与之抗衡。希腊人因为他们的不团结与无法团结而走向了灭亡,这也许就是古希腊城邦文明衰亡的历史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希腊已经灭亡,就好像是历史长河中闪过的一颗耀眼的流星,但是其留给后世的自由、公正、法治等精神依旧在百年之后,惠及了西方文明的建设,为西方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它们构成了西方精神世界的脊梁。

一个文明的发展与灭亡,往往带有一定的戏剧性以及历史必然性,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可以发现文明发展中的一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造福当下的社会,帮助构建更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古希腊城邦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