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前面的话

两年前,这里推送过:,讲了点儿美国传教士柯志仁(Harry Russell Caldwell)当年在华南地区活动的往事。随带翻译了一小段他写的《蓝虎》(Blue Tiger)书中的几段内容。

没成想,这条推送引起了某位朋友的浓厚兴趣,在他的大力推荐之下,最终跟某出版社达成了引进翻译蓝虎》一书的协议。然后,就开始翻译了,就算是开始了吧...

前两天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出于某些原因,出版社决定终止该书的引进工作。多少其实有些心理准备,但知道了这个最后结果,心里释然和惋惜的情绪依然算一半一半吧。感觉能松口气的是没完成的译稿这下真就可以不用再做了。遗憾的则是,一本讲述那并不遥远的过去(一百年出头),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之间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面向更多受众的机会可能也就此少了些许。

出版社的朋友很客气,表示已经完成的译稿按协议继续支付稿费。拖延癌如我,自然是没好意思去收这钱的。思来想去,准备将译稿就发在这里吧(其实也没译出来多少),或许有人感兴趣读呢。

根据与外方出版社的沟通,此书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所以这样发布个人的译稿,应该不涉及侵权吧。

(前情提要请看上面的超链接,尽管设置了付费,背景介绍部分可以随便读。)

前 言

在1916年一个热气腾腾夏天的傍晚,我与妻子乘船顺福建美丽的闽江而上。江的对岸渐渐出现了一个不甚整洁的村庄,从水边一直延伸进郁郁葱葱的山间。随着我们半裸着上身的船工用篙将沉重的中式平底帆船撑过江面,对岸略显零乱的村落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身着蓝袍的男人,光着腚的小孩,以及插着银色头钗的妇女们,得以从色彩单调的泥土和石块背景中显现。他们当中大踏步走出一位高个子,戴一顶白色的太阳帽,沿着水边的台阶不停地上上下下前行。我们能看出此人有着一副运动员般的健壮身形,大约有六英尺高,脸上总带着灿烂的笑容,热情洋溢而又充满着活力。这便是柯志仁迅速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最初印象,而此时我甚至仍在船上,都还没握住他伸来的手。

越过了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南方老虎出没之地跟柯志仁相会,他是什么样的人,无疑对我而言意义重大。这个身背步枪的传教士有着真正的男子气概,瞬间就让我安下心来。出于共同的兴趣和惺惺相惜这样持久的品质,就在七年前的见面那一刻,我们之间便开启了一段的友谊。

我跟柯志仁一道打猎,住在他家里,也见识过他行使传教士的职责,从而了解他的生活。就很多方面来说,他都是我所认识的最为不同寻常的人之一。他的枪法和野外观察能力与传教士的本业几乎不相上下地令人叹服。他以在闽江边上首次会面时我所感受到的旺盛活力与强烈热情来行事,从不半途而废。实际上,对于每件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

毋庸置疑,传教事业作为他生命中的伟大目标自然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功。我不是从福音派的角度来论及此事,而是从他对于社区和福建所产生的更为广泛的影响来说。数以千计并未受过他精神教化的中国人,却都听过他的声名。勇敢、正直、胸襟宽广且公平,这些打动地球其他国家人民的品质,同样也受到中国人的嘉许。

柯志仁就具有这些品质。他代表了传教领域乃至各行各业都需要的那类人。对于聆听他教诲的人而言,他的话语能够抓住信众的想象力,他的行为则更令人佩服。

我总是想象他一手持步枪,一手拿《圣经》的样子。使用步枪不仅能保持他的身心健康,还能击破迷信和偶像崇拜的坚墙,这样就能将他的青春和生命全部奉献了的伟大真理,带给千家万户。

安得思(Roy Chapman Andrews)

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

1924年4月2日

(译者注: 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 (1884-1960),中文名安得思,美国探险家、博物学家,曾任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馆长,以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和蒙古等地的科学考察而闻名于世。 的模式标本,就出自他1917年在云南保山的采集工作。)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