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尖寺游记
壬寅国庆,秋雨淅沥,气温骤寒。
十月六日,雨住云开,欣然前往,漫游柏尖寺。
柏尖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百间寺村北,背靠太行山余脉滑山鸡爪岭东麓,始建于北齐(550至577),兴建于隋朝开皇年间(581至600),明嘉靖七年(1528)重修,清康熙年间再修。现存建筑为清朝风格,1995年,柏尖寺被辉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原名寺。
柏尖寺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柏尖寺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因为寺庙周围柏树环绕,从远处看,寺庙与柏树尖齐平,好像是建在柏尖上,故名“柏尖山寺” ,简称“柏尖寺” 。随着寺庙名气远播,前来修行者络绎不绝,寺庙兴盛时房间达到一百多间,所以又名“百间寺”。寺庙周围也慢慢形成了村庄,村庄就以寺庙命名“百间寺村”。
台基之上的柏尖寺山门,绿瓦红墙,面阔三间,正脊两端为鸱吻,四角悬挂风铃,斗拱下悬四个大红灯笼。黑底金字匾额上楷书“百间寺”三个大字。朱漆大门四四方方,四个门簪呈八边形,内篆书“佛”字。两扇大门各镶七横七纵银白色门钉,第二行与第三行门钉中间是金光闪闪的衔环铺首,门前是一对抱鼓石。大门左右为圆窗,内有石雕双龙戏珠。山门左右为两耳房,由于疫情原因,寺庙大门紧闭,只能从西边侧门进入。
进入寺庙,二十多级高台之上就是天王殿,绿色屋脊正中为宝葫芦状宝瓶,寓意为平平安安,宝瓶中有“寿”字铁叉,起避雷针的作用。蓝底银字匾额楷书“天王殿”,两边对联与匾额形制一样,对联内容为“四天王镇魔正法,弥勒佛笑迎香客”。殿内供奉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护持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持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持蛇或赤龙,护持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持伞,护持北俱芦洲。)、弥勒佛、韦陀尊者。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西两边分别是关帝殿和观音殿。
大雄宝殿后的草地上耸立着明嘉靖十二年慧庵和尚石塔一座,石塔由十三级组成。据查,柏尖寺原有和尚塔十几座,龟驼碑一通,仅龟座就重达十几吨。远看石塔成林,青山相映,十分壮观。可惜塔林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毁,今仅存一龟一塔。石龟如今在寺庙西墙外的草地上。
走上几个台阶,便是一大块空地。东西两侧为地藏殿和菩萨殿,大殿为三佛殿,是寺庙内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
三佛殿,绿瓦红墙,房脊正中为狮子驼葫芦宝瓶,狮子为瑞兽
瓶子寓意平安,瑞兽驼瓶寓意太平祥和。蓝底金字竖匾隶书“三佛殿”,两边四方石柱上楷书对联“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正禅心”,落款岁次辛未孟冬正月张帆囗斋书,下钤印章两方。大殿前四方石供桌一张,四角为小石狮子,石桌下方石头四周刻有文字,东侧为供养人姓名,西边文字无法辨识,南边有“落款明正德”年间,北面文字清晰可辨,由右至左11列,文字内容有:临济宗派,福海法洪悟,妙智普圆明,广行清净道,觉性湛然容。
三佛殿东边窗户下,有一立一躺石碑两通,立碑正面完好,背后掏空曾充当石槽,躺碑断为两截。立碑为康熙叁拾柒年《地藏王菩萨圣会四载完满题名碑记》,躺碑为康熙肆拾伍年《地藏王菩萨圣会四载完满碑记》。
柏尖寺,历史悠久,寺成就很有盛名。印度名僧佛图澄曾顿游此处。隋文帝敕令仪同三司元寿到此送玺书,为感谢皇恩,大雄宝殿内供奉龙首牌位,上书“万岁万岁万万岁”。隋朝高僧昙询禅师为寺院住持,专修心学,练习禅定,独处一室,十年不出,开皇十九年昙询禅师于柏尖寺圆寂,世寿八十。
柏尖寺历史古迹众多。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文物、建筑被破坏或损失。铜佛像、铜灯台,铜酒壶等在1958年被打碎卖掉。唐朝阿弥陀佛石像,1983年被盗,案件侦破后佛像留在了新乡。木雕、壁画、瓷器、古钱币遗失。唐刻《隋故柏尖寺昙询禅师碑》文化内涵丰富,书法古朴清劲,历代被奉为隶书楷模,有着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该碑在上世纪70年代断裂,碎块一部分遗失,仅有的十块,现存辉县市文物局。
如今柏尖寺外修起了游园,寺内古遗迹也在复建。小桥流水游人如织,行商坐贾叫卖声不绝于耳,秋千石碾石刻棋盘等待着你的到来。如果有机会,就到柏尖寺看看吧。
作者简介:范传华,字紫轩,号自安居士。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陈马村人。大学学历。热衷收集辉县市地方文献资料。热爱写作。(本文已获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