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空天军司令苏罗维金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俄乌战场形势发生变化,俄军导弹部队开始着重打击供电站、通信基站、铁路等乌后方民用设施,试图推进战争进程。但在西方制裁下,俄军是否有足够多的新锐导弹来维持作战,似乎成为了一个问题。
据ABC等美媒报道,在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普京再次临阵换帅后,俄军重启了对乌后方目标的大规模导弹攻击,仅10月11日一天,就发射了84枚巡航导弹,但在声势浩大的攻击背后,俄军库存战术导弹不足的问题也再度显现。
自开战以来,俄方其实使用了不少战术导弹。在开战初期,俄军用战术导弹作为敲门砖,对基辅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打击。乌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俄军至少发射了1300枚各类导弹。
而在将主要精力放到争夺顿巴斯后,俄军便基本停止了对基辅等地的大规模导弹攻击,但仍在用导弹打击弹药库、训练营等乌军事目标,6月时,泽连斯基曾经表示,俄军至少动用了2600多枚导弹。再加上近期重启的大规模导弹袭城,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俄方应该已经使用了超过4000枚各类导弹。
除了数量多,俄军动用的导弹型号还很杂,海基的“口径”、陆基的“伊斯坎德尔”、空射的Kh-101、“匕首”等都有出现,但使用频率一直在下降。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伊斯坎德尔”等新锐导弹装备俄军时间不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后,库存已较为紧张。
乌军方给出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开战之前,俄军应该有900枚“伊斯坎德尔”、500枚“口径”、Kh-101和Kh-555共有444枚。在经过近8个月的消耗后,俄军现在手里大概只有124枚“伊斯坎德尔”、272枚“口径”、Kh-101和Kh-555则还有213枚。当然,以上数据是否真实,还有待验证。
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由于新锐导弹数量不足,俄军其实更多地依靠苏联时代留下来的库存来进行战争,KH-22、KH-55等服役数十年的老款导弹都已现身战争。除了动用库存,俄军还开始让S300防空导弹“转岗”,承担起了部分对地打击任务。
这些都可以从侧面显示出,俄军现在确实出现了新锐导弹武器不足的问题。但在精度和打击效果上,库存的老一代导弹和“转岗”的S300,自然都比不上新一代导弹。俄军工部门的产能恐怕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补足消耗。
对于具体的导弹产能,俄方一直讳莫如深,拒绝公布相关数据,只是一再强调,俄军工部门产能足够。但实际情况,可没有俄方说得那么好。俄罗斯的导弹技术与苏联一脉相承,但在苏联时代,承担战术导弹推进系统研制任务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乌克兰。苏联解体后,俄方花了很长时间,才在国内建立了新的研发与生产线,但产能无法与苏联时代相比。
还有一点是,由于苏联此前在电子领域的科技树点歪了,使得独联体国家在芯片领域普遍落后。在此情况下,俄方必须从国际市场上,获取新一代高精度导弹所需的芯片元件。而在西方制裁下,俄方现在很难拿到新的芯片。虽说普京政府有可能在开战前存了一些,但长此以往,最终必将影响产能。
对于俄方的导弹产能,西方阵营虽然说法不一,但大都认为产能不高。有法国军方人士曾表示,在开战前,俄方的导弹产能大概在每年100到200枚之间。当然,在目前西方的舆论背景下,这个数据肯定低于实际数字,但就算是把这个数翻一倍,再加上俄军工部门在开战后宣布增加的产能,俄方的年产量也就是五六百枚,一个月生产的导弹,还不够几天用的,补充速度根本跟不上消耗速度。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俄军导弹产能上不去,更主要的还是钱的问题。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比起大炮,导弹的花费可要高多了。以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为例,每枚造价最少84万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战斧”已经算是比较便宜的导弹了。俄军的“伊斯坎德尔”等新锐导弹,单价至少200万美元一枚,此前甚至有消息说,被俄军视为撒手锏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单枚造价高达千万美元,使得俄军轻易不会动用“匕首”。
这样算下来,俄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导弹袭城,就等于是扔出去了数千万美元。而对于普京政府来说,这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要知道,在战争爆发后,俄方虽然利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大赚了一笔,但因西方制裁,俄罗斯其他经济部门都困难重重,使得俄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幅下降。以今年7月为例,俄政府的财政收入为1.76万亿卢布,约合280多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
更重要的是,一个月280多亿美元看似不少,但俄政府的花销同样也不少。今年4月,普京政府的月军费开支达到了上百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28%。在征召的30万预备役部队拖入战场后,军费支出只会更多。
更不用说,面对西方的制裁,俄政府不可能将手中的钱全用到战争上,而是需要在经济、民生等领域花不少钱,以稳住国内局势。这种国库和弹药库双双见底的情况,也就能够解释,为何俄军导弹袭城战的强度会不断下降。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这场战争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比拼耐力的阶段。但对决并不是在俄乌间展开,而是俄罗斯对抗乌克兰及其背后的整个北约集团。因此,俄方如果不能尽快结束战争,等到苏联时代的武器库存耗尽,以及西方对乌援助的继续扩大,更大的难题或许也将在此之后陆续浮现,给普京政府带来新的挑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