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企业出海是必然发生的一个时代趋势,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家们无疑都搭上了这趟航行。但是出海投资过程中存在各类风险点,投资人们往往历尽千辛躲过了大风大浪,却被隐藏的暗礁拦截,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毫无疑问,经营过程中的误工赔偿就是其中的一块暗礁。

企业落地成功,开始生产经营,这时候,投资人们似乎就放下了担子,往往忽略了与合作公司交易的细枝末节。

因为生产经营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当今这种疫情反复、政策多变的情势下,有时候难免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原定生产计划需要调整,那中间可能产生的误工损失,如果在事前未能预料且规定在合同中,就会产生新的争议。

在大多数老板们看来,误工赔偿这种小问题可能不值一提,因此放松警惕,但故事的最后,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今天我们为各位投资人分享一个印度投资的实务案例,故事中的主角就因为没能就误工赔偿达成一致,险些损失8000多万!

一、“8000万”的来龙去脉

今天的分享的案例主角是国内一家知名的通讯科技公司,同时是位列全球前十的手机制造商。

故事背景是主角旗下两家关联公司与印度当地一家加工厂共同合作手机生产业务,后因生产计划调整,双方未能就误工赔偿达成一致所导致的重大争议。

2017年当时,这家公司旗下有两家关联公司,一家是零件公司,一家是销售公司,共同负责此项业务。

两家公司联系了印度当地一家加工厂共同合作手机生产业务,约定由国内的零件公司提供手机零件原材料,加工厂于印度加工生产,最后将整机销售给另一家国内销售公司。

但因后续生产计划调整,加工厂暂停生产业务,于是国内销售公司停止支付整机费用。印度生产厂基于此,停止支付零件公司材料费用。三方多次协商赔偿金额,都未能达成一致,三家公司之间一时僵持不下。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这件事还是没有结果。这期间白白耗费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人员精力。

最终在2019年年底,加工厂以债权人身份,无预警向印度国家公司法审裁庭(National Company Law Tribunal)提起诉讼,要求国内的那家销售公司支付8亿卢比(约合8千万人民币)的整机费用赔偿他们的损失!

如果销售公司拒绝支付,则将面临败诉后遭强制破产的风险。

二、法律分析

本案关键核心在于,加工厂虽然是零件公司的债权人,但同时是其关联公司国内销售公司的债务人,提起诉讼仅仅是为了向其施加压力,双方最终的争议焦点仍然在于那8000万的误工赔偿费用。

为了促成双方和解,并增加客户的谈判筹码,我们先通过印度律师代表国内零件公司出庭应诉,在拖延案件进程的同时,也以加工厂债权人国内销售公司的名义提起反诉,要求加工厂支付应付的材料费用。

在国内销售公司提起对加工厂的诉讼后,双方展开了长达近一年的协商与谈判。

由于项目金额较大,且涉及境外公司,资金流向问题及当地的税务法规在协商和解时一度成为相当大的阻力。

在联合各方律师以专业角度提供各种可行方案后,最终各方达成和解条件,形成了令各方都满意的和解协议。

三、兰鲸小结

中资企业家在出海印度时难免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都会带来数以千万的损失。

因此,出海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全面防范,切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如果您有任何跨境投资方面的疑问,欢迎联系兰鲸跨境,我们将为您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法律解答。

了解更多印度投资政策问题,欢迎联系我们领取最新版《印度投资指南》白皮书,我们针对投资者在印度投资的全部流程以及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以及解答,联系我们免费获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印度投资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兰鲸跨境律师团队,我们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十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中外律师合作模式更加清楚您的需求,并做出更快速的响应。

【兰鲸跨境】

兰鲸跨境是专注于中国企业出海、中外机构合作的法律、商业、财税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依托兰迪律师事务所的全球布局,在87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或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出海投资、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跨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