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克镇江之后,朱元璋派手下的另一员大将邓愈带兵出征广德,很快广德也被打了下来。

占领了镇江和广德之后,基本上就算是守住了应天的门户,应天的战略形势上就安全多了。

其实,朱元璋当时锁定的是三个城市,还有一个是宁国。

进攻宁国,朱元璋遇到了麻烦。

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都没有攻克宁国,号称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将的常遇春还因此受了伤。

朱元璋很不服气,于是在1357年的4月,亲自带兵来到了宁国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达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原来这宁国之所以攻不下来除了因为这里有十余万元军驻守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里有一员猛将。

这员猛将叫朱亮祖,与朱元璋也算是老相识了。

朱亮祖是安徽六安人,在元末豪雄并起的时候组织了一支自卫军,主要是防范红巾军抢劫的。他本人比较勇猛,打仗敢玩命,于是很快就有了名。

元朝政府一看,有人为自己出头了,于是就封了个元帅的头衔。反正那个时候天下已经乱七八糟了,什么元帅不元帅的也没有那么值钱了,只要是不给自己添麻烦,就是我的好伙伴,如果还能帮着我打一打红巾军的话,那什么元帅啊、丞相啊都可以封给你。

朱亮祖得了元帅的封号,但却并不是完全真心实意的给元朝打工。他的心里很清楚,别说你封我个元帅,你就是封我个王又有多大的用处?你的公司在还行,那要是你的公司不在了,我拿一张你发的名片,不仅得不到半点好处,甚至还会把身家性命给赔进去啊。这么乱的形势下,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活下去最重要。

在那个时候,你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得找个好老板。于是朱亮祖骑驴找马,终于让他发现了朱元璋。

那个时候朱元璋虽然还没有非常大的名声,但在小范围内也有很多人知道他了。

朱亮祖就是小范围内的人之一,他听说了朱元璋跟随郭子兴创业的故事,听说了朱元璋取滁州,取和州的战绩,听说了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的传说,于是他觉得朱元璋可能就是个好老板。

等到朱元璋渡江南下,攻克太平的时候,朱亮祖没有犹豫,直接带着人马前来投奔朱元璋了。

朱元璋接待了朱亮祖,像他接待绝大数前来投降的人一样,匆匆见了一面,寒暄了几句,然后就把他安排在了军队中。

朱元璋不是不热情好客,他实在是太忙了。

太平刚刚攻下来,自己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太平城的百姓要安抚,治安要维护,城外的元军也虎视眈眈,需要他抽出精力来准备防御的事情。他真的是分身乏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

没有受到热情接待的朱亮祖不干了。老子到你朱元璋这里来,可是来帮你的,不是来求你的,你不说是什么歃血为盟,给个“中分天下”的承诺也就算了,现在对我居然是如此冷淡,十天半月连个面都见不上,你朱元璋把我当什么人了。

这种不满在心里越积越多,于是朱亮祖整天就怪话牢骚不断。说的次数多了,就被朱元璋手下的一些将军听到了。像徐达、汤和这些人倒还好,他们不仅有武力,而且有智力,他们明白作为一个团队团结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就好言劝慰,尽量安抚朱亮祖的情绪。

可常遇春、缪大亨、花云这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也一样有武力,但是更有脾气。朱元璋那是我们的大哥,和我们亲兄弟一样,我们都从来不能说半个不字。你朱亮祖什么玩意儿,别的地方混不下去,跑到我们这里来讨饭吃,你还这么大脾气,你算个什么东西啊!

于是他们就经常干仗,当然他们不是拿着刀互相砍的那种干仗,他们是干嘴仗。

干嘴仗和干仗还不是很一样。干仗如果人数占优,那你打赢的可能性就大,但也有例外,就是虽然人数少,但是战力高,我就是猛,你人再多你也干不过我,比如说三国的吕布。

干嘴仗,没有例外,哪方人多哪方赢。因为干嘴仗不是辩论赛,没有发言顺序问题,大家一起吵,谁的声音大谁就赢,就是这么简单。

于是,朱亮祖老是输。

终于他受够了,大老板不待见自己,同事又排挤自己,呆在这里天天受气,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回去继续当我的元帅呢。我一个人说了算,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多快活自在啊。

朱亮祖再次没有犹豫,他趁夜带着自己的人马跑了,跑到了宁国,继续当他的民兵元帅。

经常跟朱亮祖打嘴仗的常遇春、缪大亨等人很紧张,他们心里明白,朱亮祖的逃跑肯定跟自己是有关系的,朱元璋治军极严,这要是他发起脾气来,自己就会有大麻烦。

朱元璋听说朱亮祖跑了的消息后第一个反应是:“朱亮祖是谁?”他是真的忘记了。

等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朱元璋没有像常遇春他们想的那样发脾气,只是淡淡的说:“跑了就跑了呗。就这么点事还值得你们都来告诉我。都回去吧,该干嘛干嘛。”

常遇春等人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朱元璋的办公室。他们十分不解,朱元璋怎么没有发脾气,别说什么惩处,怎么连句训斥的话都没有。

朱元璋不是没有发脾气,只不过他是在自己的心里把发脾气的过程演练了一遍。他是有理由生气的,现在这个时候,公司刚刚起步不久,本身自己的业务就不是很好,现在又面临着外面一些大公司、大企业的挤压,最重要的当然是招揽人才,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但只要不为敌人所用,也是好的。现在可倒好,来了个朱亮祖,还是带着队伍来的,不仅没有好好收编他们,为我所用,还给赶跑了,又成了我的敌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想到这里,他很心烦,他很想冲着常遇春他们发一通脾气,狠狠的责罚他们一番。

但他没有,因为他有更重要的理由否定这样的想法。

第一、朱亮祖的能力和水平是什么样的,他不知道,但常遇春、缪大亨是什么水平他是知道的;

第二、常遇春、缪大亨都是跟了朱元璋很久的老员工了,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比较起来,朱亮祖最多也不过就是个实习生,有哪个老板会为了一个实习生得罪自己的老员工?

第三,当时是什么形势,元朝大军正向太平步步逼近,这个时候,你为一个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人责罚自己手下的大将,其他的将领、士兵们怎么看?对于你朱元璋来说,到底谁更重要一些?

有了这些理由,朱元璋就不能责罚常遇春他们,既然不能责罚,那索性就给他们吃上一颗定心丸,于是他就轻描淡写的把这个事情抹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