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名扬天下的“口蘑”,肯定跳不过塞外山城河北张家口,那是一片商贾云集、货品集散的风水宝地。五台山是世界佛教圣地,也是得天独厚的“台蘑”(五台山的蘑菇)产区。

小小的口蘑,生于张家口的山山水水,散发着清醇新鲜的蘑香。台蘑,与张家口的“口蘑”齐名,是五台山一带野生食用菌的统称,产于五台山的五座台上,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视为山珍,声名远著,早在唐宋时就被选做宫廷菜。南宋陈怀玉《菌谱》赞曰:“五台文花,亦甲群江。”元代《日用本草》记述“天花蕈出五台山……食之,甚美。”

蘑菇都在清晨,顶着星星,人们背着筐,挎着篮子,踏着露水,赶到草滩上悉心采摘。朝霞满天时,筐里篮里,采得满满的。近午,用线绳将鲜蘑串起来,搭在木杆上晒。日落,再把蘑菇搬进屋里,防止潮气或雨水将其打湿。显然,伺候台蘑是件格外辛苦的力气活儿。

台蘑与一般蘑菇的生长不同,一般蘑菇多数生在山野的草丛和树林里,而台蘑却有规则地生长在台顶草丛的“圈道”上,俗称为“蘑菇圈”。采集者都会看“圈道”,圈道分为明圈和暗圈两种。如果草丛茂盛,颜色黑绿,这是明圈,仔细寻去,必有台蘑生于其中。至于暗圈,则没有明显标志,需从地形、风向和光照程度去判断,倘若没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很难一目了然。

对蘑菇圈,有一种记载:围过牛、羊、马的周围,牲畜粪多,草粪时间长了,熟化变成腐殖质肥,使土壤膨松,夏秋季节,蘑菇菌丝就在茵茵的绿草中冒了出来,迅速长成异香扑鼻的大蘑菇。蘑菇生长,季节性很强。小暑与大暑,开始产蘑菇。尤其下过雨后,温湿相宜,随即长出一片片、一圈圈,密密匝匝、白白花花的野生蘑菇。头茬蘑菇,质量最好,第二茬稍显逊色,直到立秋后,蘑菇的长势便越来越弱了。

台蘑的特点呈伞形,肉质细嫩,色泽黄白,菌体肥大,可烹制成多种荤素名肴,是席上的压轴大菜。入菜后色泽素洁清新,味道鲜美甘甜,口感嫩脆爽滑,台蘑羊肉栲栳栳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珍馐佳肴。

台蘑品种很多,尤以“香蕈”、“银盘”两个品种为佳。由于台蘑肉体肥实,菌盖、肉质肥嫩,油性大,营养价值高,不论干鲜烹饪,都别有风味。其入筵席汆汤可解肉腻、舒肠胃,素食可解馋、治病、长寿,是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在当地村落中一直流行着“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的说法。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行游台,以蘑菇食之,甚觉味美,当地每年均以台蘑作为贡品敬上。

除了营养价值外,台蘑还有很好的医疗功效,长期食用延年益寿。蛋白质丰富,人体所需要的八种氨基酸均有,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含量也很多。经常食用能产生免疫抗体,增加身体对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还能起到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肝硬化等作用。台蘑为闻名全国“舒筋散”的主要原料之一,主治手足麻木、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还有补益肝肾的效用,现已载入《中国药典》。

台蘑也号称“素中肉”,民国初年,四块银圆买一斤“庙中蘑”。用台蘑烹饪的蘑菇酱叫台蘑酱,是五台山的地域特色食品,纯野生蘑菇制作的酱价格不菲,忻州民间主要用台蘑酱佐餐,尤其吃当地的杂粮时属必备风味独特的蘸料。

台蘑蜚声天下,天南地北的商人们,蜂拥塞外,专营生意。有的将台蘑销往京津;有的把它运往长江,热卖广州;此外,还有外商将它运往欧美各地。在各大高档酒店里,台蘑早已成为名贵菜肴的原料。因此,那醇香入脾的小小台蘑,早就变成美食天下的鲜味奇葩。千百年来,台蘑一直是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现代 旅游 的发展也使其成为当地赖以致富的原生态土特产品。

(文图:米广弘 山西文旅宣传大使)

来源:忻州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