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不少人对着网上疯传的“新冠吃药顺序图”、“方舱医院常用药单”、各种自制的“囤药清单”,直接按图表囤药。

还有些人,担心民间自制的“囤药清单”不靠谱,上网搜到了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关于纾缓新冠轻症的用药列表。为了家里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孩子,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先买了个遍。

这些药品清单真的有参考价值吗?按照图上顺序吃药,真的有用吗?家有老人、小孩,到底应该如何备药,才最安全?

01 一张“新冠吃药顺序图”,集合了中国人吃药的误区

一张顺序图,不仅考虑到了从预防到前中后期的各种情况,还使用了实物药盒来介绍。

看到这张图,不少人都感觉一目了然,非常实用。所以赶紧保存图片,转发到家族群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看似“简洁明了”的1-8号吃药顺序图,实际上并无科学道理,还处处都是暗坑!

一问,如何判断前中后期?相关的科学依据在哪里?

每个人所出现的感染症状,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治疗也没有一个绝对、完整的吃药顺序。

2020年1-5月,在一项关于370,000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报告中,咳嗽(50%)、发热(43%)、肌痛(36%)和头痛(34%)是最常见的主诉症状。

在另外一项观察性报告,2021年6-11月(此时以德尔塔变异株为主);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此时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63,000例COVID-19确诊病例报告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包括鼻充血(77%-82%)、头痛(75%-78%)、打喷嚏(63%-71%)和咽痛(61%-7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无症状感染者,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肌肉酸痛、嗅觉和味觉异常、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皮肤表现(例如斑丘疹/麻疹样皮疹、荨麻疹、水疱疹和短暂性网状青斑等)、结膜炎等症状。

(以上具体数据及资料来源于uptpdate)

当你感染后,出现了胃肠道反应,究竟属于“吃药顺序图”里前中期的哪一期呢?1-8号药物里,哪一种能缓解、处理你的症状呢?

答案是没有。因为病毒不会如此听话,只跟着“顺序图”的步骤继续发展。照本宣科,自行胡乱吃药,后果可能适得其反。

再问,1-8号这几种药物里面,经过临床试验、实际疗效站得住脚的药物,有几个?

像复方氨酚烷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实际疗效算是拿得出手的。但是,成分为鱼腥草、桔梗、桑叶、连翘等的四季抗病毒合剂抗的是哪一种病毒?又有相关试验证明它的抗病毒能力吗?

预防新冠,多吃一点7-8号药物就好了?补充VC、硒与预防新冠,什么时候存在明确、直接的因果关联了?

没错,我们都知道VC、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但是它一是不能预防新冠,二是过量摄入可能造成中毒。既然是想提高身体免疫力,还不如多吃点米饭蔬果。

试问,图上不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是否明确?

我们是个药品大国,特有的中药、中成药、西药种类庞杂。不仅一药多名的情况常见,而且不同药物的互相作用也很复杂。

在图上的药物当中,风寒感冒灵的成分表里写着麻黄。麻黄中的麻黄碱,作为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它的不良反应可能是震颤、失眠、心痛心悸、心率过速等等。可是,风寒感冒颗粒的说明书上不良反应只写上了:尚不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对症处理?图上的几类药物几乎都是针对上呼吸道反应的,适用性极低。

想要实际疗效?不少药物都拿不出预防、治疗的临床证明,吃下去充当安慰剂。

想要安全性?不好意思,有的药也拿不出来。

按照这个顺序图囤药、吃药,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给VC厂家带货。

02 照抄香港新冠轻症用药表,行吗?

这张网传的香港轻症用药表,不同于民间自制清单,看似罗列清楚,还挺权威。这张表,是不是更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由于药品管制和名称翻译问题,香港药物与内地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要是拿着这张表单去药房买一模一样的药,结局很有可能是失败而归。

另外,则是重复用药的问题。例如图表上的扑热息痛、布洛芬就有相同功效。重复用药,剂量相加, 不良反应风险更高, 毒副作用也会增强。

想要照抄功课?真没有这个必要!

03 备些什么,才能当好“第一责任人”?

自2019年至今,我们对于病毒的认知程度的确是在加深,但却远远没有达到达可以消灭病毒的程度。

在2022年,疫苗、药物逐渐普及,奥密克戎更加“温和”。但请你记住,根据美国公共卫生部的数据,新冠在美国当地居民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二位,超过其他呼吸疾病及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年轻力壮的青年人来说,新冠感染后的即时表现、长期症状尚可勉力支撑。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孩子呢?他们怎么招架得住?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话里面含了多少青年人的辛酸。保护自己不被感染,是害怕疾病生死吗?

当然不是!是为了保护那些更弱小无依的老人、孩子!

1、 针对老人

由于新冠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的病情加重。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老人可能出现心绞痛,血糖控制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病情也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再加上进入冬季之后,病情控制难度系数更高。所以,家中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多储备1-2个月的基础病用药,包括降血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药、抗心肌缺血药、降脂药、支气管舒张剂等。

家有血糖仪的话,顺便看看血糖试纸量是否充足,以便规律、定期监测。

另外,不建议老年患者多吃所谓的“预防类中成药”。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差。不考虑多种药物作用,乱吃不少“预防类中成药”的话,

还有不少家庭想要购入血氧仪、家用制氧机。这些是有必要准备的吗?

血氧饱和度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体征。目前,很多健康手环都可以测血氧饱和度。精准度虽比不上专业血氧仪,但是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提醒大家,天气寒冷的时候,手指冰冷,数据可能并不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家中的老人患有慢阻肺、慢性心功能衰竭以及需要吸氧的晚期恶性肿瘤等疾病,可以自备一台家用制氧机。而普通家庭不建议购买制氧机,避免因为吸氧而掩盖病情。

2、 针对儿童

在儿童用药方面,临床多采用体表面积法来进行计算的。千万别通过手掰成人药物来减量的方式,给儿童用药。

用药剂量:

相比于新型退热药(比如塞来昔布),传统的儿童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安全系数更高。建议多备一些口服溶液、混悬液,不仅依从性更高,也方便控制用药剂量。

另外,复方药物的成分较多,尽量选择单一成分、对症处理西药来给儿童使用

尽量采取物理方法:

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贴。腹泻时,可使用蒙脱石散。咳嗽排痰、鼻塞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来稀释分泌物、缓解不适。

什么时候需要将儿童紧急送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资料来源于Uptodate)

Dr.X说

对于我们普通人群来说,成人完全可以按照儿童备药的需求去准备。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药效维持时间长,起效慢。实在过分难受的话,喝下儿童版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布洛芬悬浮液,起效时间反而更快。除了常用药物,N95口罩、防护镜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准备。毕竟,我们不倒下,那些我们所爱的人才不会跟着倒下!

参考文献:

【1】贾荣,邢海生,李晓燕,李礼敏.小儿退热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7):23-25

【2】Prada L, D Santos C, Baião RA, et al. Risk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OVID-19 Severity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Pharmacol 2021; 61:15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