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纽约书评》12月8日

成为阿马蒂亚·森

著名印度裔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近日出版的自传《四海为家(Home In The World)》,从他1933年出生讲到1963年他前往美国开启下一段学术生涯为止,展示了早年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他在经济、哲学、身份、社区、饥荒、性别不平等、社会选择等领域的学术思想。阿马蒂亚·森出生在大文豪泰戈尔创立的国际大学校园内,这座校园是泰戈尔用继承的遗产建立的,森的外祖父是研究中世纪印度文学的权威,和泰戈尔是至交,阿玛蒂亚这个名字就是泰戈尔亲自起的,意为“不朽”。对阿玛蒂亚·森来说,家有很多地方:他在父亲任教的孟加拉的达卡长大;在加尔各答学习经济学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19岁时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23岁到加尔各答一所大学负责建立经济系;25岁重返三一学院;此后前往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森的学术生涯并没有减少他的印度意识,尽管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生活,但他只有一本印度护照。

【德】《明镜》11月26日

“我仍在尝试”——默克尔离任的一年

作为前总理,默克尔仍配有专门的办公室和一个助理团队。新办公室在勃兰登堡门旁的行政大楼内。一年前,默克尔离开总理府。一年后,世界局势突变,俄乌冲突、能源价格暴涨,她从榜样变成了负罪者,从危机管理者变成了危机制造者。令人惊讶的是,她看起来是如此的一成不变,没有悔恨,甚至很放松。默克尔希望在自己离开后有一段更平静的时间,因为她与乌克兰的关系非常密切。2021年夏天,在拜登和普京会面后,她与马克龙想在欧盟理事会再次建立一个独立的、属于欧洲的与普京对话的形式。有人反对,而她也不再有力量去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将在那个秋天离开。现在,在被问及是否后悔没有再次竞选时,默克尔说:“不,必须有新人接手。内政方面已经足够成熟。而在外交方面,我一再尝试的许多事情没有取得丝毫进展,是时候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了。”如果问现在的德国政府,你会发现默克尔在那里已不再重要。对她的评价也因为她的对俄政策、能源政策、卫生政策、气候政策以及鲜有建树的数字化而变得越来越负面。在默克尔新办公室所在的长长的走廊里,有许多基民盟议员的办公室。会议结束时,铃声会响彻走廊,提醒人们投票。这铃声提醒昔日的总理,在这个时代,她被困在这里,她的遗产似乎越来越暗淡,新办公室是她内心的放逐之地。

【英】《经济学人》11月26日

欧洲经济凛冬将至

近来,欧盟经济洋溢着一股乐观的情绪。上周发布的季度GDP数据没有预想中的差,就业持续增长,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有所回落。这种乐观情绪或许为时过早。能源价格虽然比夏天时有所下降,但目前的天然气价格仍然是长期平均水平的6倍。而我们的模型表明,能源价格每上涨10%,死亡率就会上升0.6%,这样推算下来,2022年的能源危机可能已经造成了十多万人的额外死亡;能源价格的高涨推动了通胀,欧洲央行不得不加息来应对,这可能影响到意大利等高负债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稳定;能源价格高企也危及到欧元区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很多企业计划外迁到中国或美国。美国推出的制造业补贴计划已经吸引了很多欧洲企业,也加剧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欧洲经济的活力已经大打折扣,目前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家公司,欧洲只占14家。面对未来,欧洲必须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同时提高国防开支,适应美国的注意力转向亚洲之后的安全现实。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赵灵敏 陈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