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人们相信生命形式都是固定存在的,比如羊,它们的过去和未来都只能是羊。

然而,达尔文打破了这个传统,他相信生物可以通过进化创造无数最美丽的生命形式。

这个观点极具开创性,因为以人类的寿命的时间尺度很难想象进化如何改变生命形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积累,达尔文的这个想法似乎也不是很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被我们端上餐桌的螃蟹,生物学家已经观察到这种生命形式至少已经在地球上出现5次了,这些在分类上不同的物种,它们最终走向了相同的形式。

在自然界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进化一刻不停地都在发生,可能确实像达尔文想象得那样可以创造出现无数物种,但这些物种存在的形式似乎是有上限的,而且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Hans Hillewaert

五种螃蟹

螃蟹属于一种甲壳类动物,更精准的归类是十足目,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们是有10条腿的动物群体。

十足目是甲壳类中物种最为丰富的一目,可能有9000多种,不过它们一般情况下只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就像龙虾一样,有一个肥厚且发达的肌肉腹部(被端上餐桌的时候,我们主要吃的就是这个部分),这种结构可以让它们轻轻一弹就能够迅速向后弹射,从而逃脱捕食者的追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种就是像螃蟹一样,有一个压缩的扁平腹部,然后在上面盖一个外壳,这让它们能够躲进狭窄的石头缝隙中寻求庇护。

由于螃蟹的这种结构不需要强大而集中的肌肉结构,所以螃蟹吃起来没有虾那么容易。

“螃蟹类”现在总共有五种,其中最多的一种是短尾下目的真蟹,就是腹部几乎看不到的那种,全世界大约有4700种。

我们熟悉的螃蟹基本属于这一类,比如河蟹、大闸蟹、梭子蟹等等,这些螃蟹已经以这种形态存在很长时间了,它们的祖先,以及祖先的祖先都基本长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现在有一些真蟹已经在“向后”发展,逐渐拉直了它们的腹部。

另外一种“螃蟹类”是属于异尾下目的假蟹,这个也被称作歪尾下目,这些假蟹的特点就是尾部不对称,而它们的祖先看起来更像是大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蟹

在异尾下目中又有四种不同的“螃蟹类”,分别是绵蟹(长毛的螃蟹),瓷蟹(看起来只有四对脚的较小螃蟹),石蟹(帝王蟹等),以及澳大利亚寄居蟹。

这5种“螃蟹类”的形态大致相同,它们紧凑的身体更具防御性,同时可以更快地向两侧移动,但它们全部都是独立进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蟹

换句话说,“螃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生物群体,它们是十足动物树上的分支的集合,只是彼此进化让彼此看起来一样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殊途同归:进化一直在塑造相似的生命

在自然界中,“螃蟹类”并不是唯一这样子的,大部分生物都是如此——它们从不同的生物群体中来,最终却都走到了相似的形态。

比较遥远的有鸟类和它们的侏罗纪远亲。

如果把我们放到侏罗纪的话,虽然那个时代的动植物在分类上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能不会太陌生,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树枝上停着“鸟类”。

虽然,现在古生物对鸟类(新鸟)的进化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基本是确定的,那就是现在的所有鸟类都是那些长羽毛的地栖恐龙进化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盗龙©Fred Wierum

然而,在恐龙的时代,其实早就已经有一些恐龙利用自己的羽毛装饰了翅膀并飞上了天,享有现在鸟类该有的生态位,比如在辽宁发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小盗龙。

不幸的是,通过化石来复原的模型可能和动物原有的长相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很难判断相同的事情是否真的在不断发生。

好消息是,还有一个不错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我们这个生物群体——哺乳动物。

在地球上生活着两大类哺乳动物,分别是胎盘动物(包括我们)和有袋动物(袋鼠等),两者在大约1亿多年前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不过,现在有袋动物主要生活在大洋洲和美洲,而胎盘动物则生活在更多地方,这种隔离导致了两次几乎独立的“进化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来看,结果就是,有袋类和胎盘类都进化出了“鼹鼠”、“老鼠”、“食蚁兽”、“飞天鼠”、“猫”,以及“狼”。

虽然这些动物来自完全不同的分支,但是它们得到的身体细节却惊人的相似。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用一个术语来解释就是趋同进化——生物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进化出相似的身体结构

但是,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趋同进化其实发生在更小的单位,从单一器官的相似,到分子层面的相似都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们的眼睛,这可能是人体最有意思的器官了,它通过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结构完成了类似拍照的功能,但远在海洋深处的章鱼却也得到了一个和我们相似的、有着拍照功能的眼睛。

如果往更普遍地说的话,眼睛在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可能已经独立进化了40次,即使是没有大脑的箱形水母,其四只触手的底部也有带晶状体的眼睛。

当然,除了眼睛之外,颌骨、牙齿、耳朵、鳍、腿、翅膀……等结构在整个动物的生命树中都在不断独立进化。

最近,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分子水平,我们眼睛中的视蛋白分子将光子转化为化学能,使人类能够看到,这与箱形水母中的视蛋白分子非常相似,而两者完全平行进化,不带任何“借鉴和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

我们经常会说地球上人类的出现纯属偶然,但从这种趋同进化中不难发现,人类可能一点也不独一无二。

至少“得到”人类的一些最关键的因素——比如好奇心、语言、使用工具、学习……等等,在动物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其实,如果这个问题往更大的方向去思考的话,那么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外星人(如果生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进化)对我们来说也不会太陌生。

延伸阅读

人类这么特别会不会原本不属于地球?人类与其他物种有哪些不同

人类这么特别会不会原本不属于地球?人类与其它物种有哪些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类这么特别会不会原本不属于地球?人类与其它物种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