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把夜哄睡,把自己唤醒。澎湃夜读于每周日晚推出经典朗读版,倾情演绎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名篇,与读者“声临其境”感受经典之美、文字之美。

夜读·经典之夜|浮生六记(二)

浮生六记(二)
作者:[清] 沈复
朗读:赵铭 郁嘉
录音制作:陈超
音乐:浮生六记 (汐音社 授权使用)
译注:周公度
鸣谢:胜利之音工作室
按: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年轻时秉承父业,以游幕经商为生,后偕妻离家别居,妻子客死扬州。沈复46岁时,作《浮生六记》前四记。沈复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情节伉俪情深,至死不变,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异乡,悲能动人。20世纪30年代,此书经俞平伯、林语堂先后评介,名噪一时。林语堂将之译成英文,使之天下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一 闺房记乐(二)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
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
(漏三下:即俗语所谓“半夜三更”。为子时,相当于夜里十一点至凌晨一点。漏,古代的一种滴水计时的器具。《周礼·夏官》载:挈壶氏,掌漏刻之官。
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1780年2月26日。是年沈复十七岁。
嫣然:微笑而容色美好的样子。
合卺(jǐn):古时婚礼仪式。卺,一种不可食用的苦葫芦。西周之时,将葫芦剖成两瓢,柄以线相连,内盛以酒酿,新婚夫妇各执其一共饮,称为合卺。
出痘:出水痘,一种婴幼儿易患的传染性疾病。
于归: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古时以女子嫁人入于夫家,方谓有家,故而称归。朱熹《诗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国忌:皇帝或皇后的崩殂忌日。
拇战:划拳。
北:失败。古之“背”字。篆文字形为二人相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
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
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
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
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如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
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子正:子时。凌晨零点。
丑末:凌晨三点。凌晨一点至三点为丑时。
《西厢》:《西厢记》,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撰戏剧。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无视门第、权势、礼教阻隔而相恋的故事。曲辞华艳,绮丽优美。
心舂(chōng):心跳。舂,杵在臼内撞击。)
译文
自从吃粥被嘲笑,再去芸家里,她便有意藏身不见我。我当然明白,她是怕人笑话啊。
到乾隆庚子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日,洞房花烛之夜,我见她身材像往日一样瘦怯娇柔。我揭去她的盖头,两人相视而笑。
婚礼过后,我和她并肩而坐,一起吃夜宵之时,在桌案之下我悄悄握住她的手腕,她的手指柔细温润,我的心不禁为之怦然而跳。让她吃东西,正赶上她的斋戒之日;她吃素斋已经多年了。暗自计算她开始吃斋的日期,正是我出水痘的日子。于是我笑着对她说:“如今我容颜光鲜无恙,姐姐可以自今日开戒了吗?”芸目光含笑,点了点头。
二十四日,是我姐出嫁的日子,二十三日是国忌日,不能办理喜事,所以在二十二日就为我姐出嫁而宴客。芸在厅堂上陪宴,我在洞房内与伴娘相对饮酒,划拳每每告负,直至喝得酣醉而眠。醒来之时,芸已经在梳理晨妆了。
这一日,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上灯时分才开始嬉笑作乐。
二十四日凌晨,我作为新舅送嫁,凌晨三点才回来。当时灯残人静,我悄然入室,陪伴的仆女于床边打盹,芸卸了妆尚未就寝,点着蜡烛,低垂着粉颈,不知道在看什么书而如此出神。
我抚摸着她的肩膀说:“姐姐连日辛苦,为什么还孜孜不倦呢?”
芸忙回头站起身说:“正想睡觉,开书橱发现此书,不知不觉读得忘记了疲倦。《西厢记》听闻很久了,今天才得以见到,真不愧才子的名声。只是笔墨之间未免尖利刻薄。”
我笑着说:“正因为是才子,笔墨才能如此尖刻。”
陪伴的仆女在一旁催促早睡,便让她关门先走。然后与芸贴身调笑,就像好友重逢。我伸手探入她的怀中,她的心口也是怦怦直跳。我俯身在她耳边问:“姐姐为什么心跳如此快速呢?”
芸回眸看我,莞尔一笑,只觉得一缕情丝动人魂魄。我拥抱着她的娇躯进入帐内,浑然不知天早已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