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并非停止,已经有部分人因为环境的改变,进化出正常人类所没有的能力,例如东南亚的巴瑶人与莫肯人。下面我们来聊聊具体怎么回事。

进化论的误解

说到进化论大家都嗤之以鼻,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祖先是猿,和猩猩是兄弟,特别还是起源于贫瘠的东非大陆。

实际上,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时,进化论并不属于科学范畴,最多算博物学,也叫“自然志”。博物学我们老祖宗特别擅长,简单来说就是记录、归纳、总结经验。

科学起源于西方,但要论对世界万物观察、记录与汇编,五千年文明可不是盖的。词典之祖《尔雅》有对花鸟鱼虫兽的记录与解释,《本草纲目》、《神龙本草经》、《齐民要术》大家都认识。

图:本草纲目三卷,清朝刻本

古代的天文更是成为了伦理的指南,今天能不能搬家、婚嫁看黄历,黄历源于对星象的推演。在这几千年的文明中,我们记录了29次哈雷彗星的来去,100多次太阳黑子的数据。西方科学需要古代数据,也只能依赖我们。不过,我们虽然涉及了各个学科,但都没有发展出科学的体系,空有一座宝山,却不知道怎么用。

回到达尔文,他跟着各种商船、航船在全世界各地跑,然后观察、记录、总结了各地动物的规律,于是发表了《物种起源》,这是博物学的大成之作。同样博物学,古人目的在于“有用”的生活指南,而达尔文在于“无用”的找自然的万物演化的规律。

图:Y染色体溯源

现如今博物学逐渐没落,而进化论也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DNA)、解剖学等等学科的加入使进化论成为了主流科学。人类男性身上的Y染色体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而女性身上的线粒体DNA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根据对全球大量、多地人口的检测,一条清晰明了的人类迁徙的路线出现了,而起点就是东非大草原。大量化石的证据、地质证据也在诉说着这一点,因此我们否认不了。

人类是否在进化?

通过对化石与DNA变异速度进行推算:

1500万年前,人科出现,从长臂猿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

1300万年前,人亚科从人与猩猩的祖先中分离出来。

800万年前,人族从我们与大猩猩族的祖先中分离出来。

700万年前,乍得沙赫人出现。

500万年前,人族分化出黑猩猩,另外一支继续进化。

接下来可以看下面的演化路线:

从进化路线能发现,即使是亚种的形成也需要十万年以上的积累。而智人(现代人)出现至今,连上面的时间轴上的一个点都算不上,因此感受不到人类进化很正常。

进化时间的漫长源于两个因素:

环境,如果环境长期稳定,物种与环境磨合得非常好,个体基因变异并无法突显出生存优势,那么个体变异就不能扩张到群体中,种群无法累计足够多的变异,物种就无法进化。

变异的速度,人类DNA大约有30亿个碱基,存硬盘要3个G。一个人997,想要把所有碱基数据输入到电脑中,至少也需要40年才能输入完。

在这些碱基中,有效表达性状与遗传的基因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就像文章1500字,核心只有300字,剩下的是废话或易于理解的例子与比喻。因此有效基因的变异概率更小。

DNA双螺旋结构,一条负责复制,一条进行比对,因此出错的概率更小。即使是有效基因发生了变异也不足以使人进化,可想而知进化所需的时间尺度不是几千年文明可以看得见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存人类中找出些蛛丝马迹。

人类进化的例子

菲律宾的巴瑶族人,一个古老的海上游牧民族,外号“海上的吉普赛人”,生活在东南亚的珊瑚三角区。想象一下,一个民族数千年以海为家,居住在船上或者海面上支起的草房,到现在也没有国籍。

环境加速进化,数千年的海中生活,使他们更能适应海洋。由于PDE10A等基因变异,巴瑶人进化出了异于常人的脾脏,游泳运动员或许能在水中闭气几分钟,而巴瑶人可以不依靠外物,下潜到60米深,并持续闭气13分钟。

科学家发现他们的脾脏比附近陆地居住的萨鲁人要大50%以上,因此可以储存更多富含血红蛋白的血液,当脾脏收缩时,这些血液会被输送到全身各处,因此可以长时间的屏气潜水。有研究显示,为了进一步扩大海中的生存优势,部分巴瑶人身上也存在其他基因的变异,这种变异使得他们的身体可以在低氧的情况下进行代谢。

莫肯人,分布在泰国西海岸,同样以海为家,他们的水下视力要比正常人高出两倍以上。孩童很小的时候就自由地潜到水下,看清水下环境,收集蛤,、海参等,这源于眼角膜的变异。

如果哪天地球上只剩下海洋,或许所有人类都会参与向水中进化的浪潮之中,这边是人类进化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