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旧的“旧”,是“舊”的简化字。

这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说文》:“舊,鴟舊、舊畱也。从萑,臼声。”

许慎说,“舊”字本义,是一种鸟,形声字。

他的说法并非没有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尔雅·释鸟》:“狂,茅鴟,怪鴟。梟,鴟。”

照此说,“鴟(chī)舊”或“舊畱(liú)”,就是现在的猫头鹰一类的鸟。所以从“萑(huān)”,《说文》曰:“萑,鴟属。”

不过,甲骨文中有“舊”字,而其已转义为“新旧”之“旧”。

如“库一五一六”卜辞说:“昔我舊臣”;“缀一·三九0”卜辞说:“祖甲舊宗”。

还有若干版卜辞可以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转义”如何发生的呢?

很可能,古人最初根据“鴟”或“梟”的叫声,造出了“舊”这个形声字用以称呼这种鸟。然后,有了表示“新旧”之“旧”的语言,于是假借已有的同音字予以表达。久而久之,“舊”的本义反而废弃了。

周族灭商建周,“舊”这个字和后来的转义,被承继下来。

《诗·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维新。”

这里的“舊”,是“古老”的意思,不离“新旧”之“旧”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书·微子》:“詔王子出迪,我舊云刻子。”

这个“舊”,稍有引申,是“长久”或“很久之前”的含义。

那么,“舊”又怎么成了“旧”呢?

唐玄宗朝的中书舍人颜元孙,著有《干禄字书》,就是一部字典。其中收录了唐中期之前的许多“俗字”,包括“臼”的俗字“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最初的“旧”,日下的一横是与“丨”相连的,这个字现在已经打不出来了。颜元孙在此书中说,“臼”为“正(字)”,“旧”为“俗(字)”。

五代末至辽圣宗时期的释行均,著有《龙龛手镜》,实为佛教经典的备查手册。其书收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个字,加注释全书达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余字。此书,收入了大量后来被编入《敦煌写本》的晋代至南北朝的敦煌文献中的“俗字”。其中,包括了前面说到的下面一横相连的“旧”字和不相连的“旧”字。书中注释说,这两个字都是“臼”的“俗字”。

此时,“臼”亦可写为“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宋元,“旧”即发展为代替“舊”了。

《清平山堂话本·洛陽三怪记》:“潘松走到九点門前,只見店裏走出一人,卻是旧结交的天應觀道士徐守真。”

这个时候,“舊”字下面,很多不写为“臼”而写为“旧”了。

张涌泉教授说,“舊”写作“旧”,是宋元以来“省形借声”的一种汉字简化的现象,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