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大团圆结局的作品一般都是最受欢迎的,其中尤其以夫妻离散后重聚的桥段最为常见。

而这些故事的蓝本都来自于隋朝初年的一则传奇故事,其也为我们留下了“破镜重圆”的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镜重圆这一成语来源于南陈末年徐德言的妻子乐昌公主的故事,据传乐昌公主才色俱佳,是南陈知名的美人,其成年后被许配给了太子舍人徐德言,两人感情十分恩爱。

但当时南陈已经风雨飘摇,在隋朝起兵攻打南陈时,徐德言自知国家必将陷落,而到时乐昌公主一定会成为帝王家的小妾,而自己则会成为无家可归的落魄之人,恐怕再也无法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昌公主与徐德言

为此他决定将一面铜镜打碎,然后两人各持一半,并让乐昌公主在正月十五那天于京城闹市中卖这面铜镜

自己看到后就可以知道妻子平安,而他也会让叫卖者带着另一半镜子回去,这样两人就能知道彼此的下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素剧照

之后南陈果然被隋朝吞并,乐昌公主也被隋文帝许配给了越国公杨素,杨素对乐昌公主十分喜爱,不但给予她大量的服饰珠宝,还给她建造了一座小别院来居住。

但乐昌公主并没有忘记和徐德言的约定,她在正月十五那天叫来下人,要他拿着那半面破镜子到集市上叫卖,还特地嘱咐他一定要喊很高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德言拼合铜镜

当天夜里当仆人以高价叫卖铜镜时,旁观者大都觉得此人疯了,但此时一名形容落魄之人依价买下了这面残镜,并让仆人跟他回到自己的住所。

此人正是乐昌公主的丈夫徐德言,在回到家中后他拿出了另外半面镜子,要仆人带回去一起交给乐昌公主,还作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情: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的集市

乐昌公主在看到仆人带回来的两片镜子后,就知道自己的丈夫尚在人世,而且已经来到了京城,但她现在却无法与丈夫相见,这让她感到分外苦闷。

杨素后来发现了乐昌公主形容憔悴,就询问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乐昌公主就拿出了镜子和那首诗,将事件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杨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妻凭借破镜团圆

杨素听后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决定放乐昌公主离开,并赠送给他们一些金钱,在临别之际,杨素希望乐昌公主能够留下一首辞别诗。

在多次推辞不得后乐昌公主写下了“今日何迁辞,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一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于杨素的照顾还是非常感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朝百姓服饰

之后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就回到了江南故地,并在那里白头偕老,而两人离散后的重聚,就像那面合二为一的铜镜,自此人们便用破镜重圆形容夫妻的相聚,或者是关系的修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的故事从唐代开始便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谈资,在古代戏剧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出现了不少描述这一故事的剧本。

比如宋代的戏剧文《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元杂剧中的《乐昌分镜》都是其中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昌公主剧照

到了明清时期,小说作为新兴文学体裁受到了百姓的追捧,大量文人开始投身于小说创作,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给予了他们很多灵感,《三言二拍》等作品中都有许多类似情节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言二拍》书影

比如《警世通言》第十二卷有题为《范鳅儿双镜重圆》的小说,其内容为范鳅儿与顺哥喜结连理,但后来他们的家乡遭遇战乱,两人不得不分开。

于是范鳅儿将祖传的鸳鸯宝镜一分为二,夫妻二人各执一半,待战乱结束后,他们凭借这对信物再度重逢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夫妻离别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妻子不曾被权贵霸占之外,和乐昌公主的故事并无二致,《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

且其中还有妻子黄小娥被献给裴晋公的桥段,这和乐昌公主的故事更加相近,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黄小娥和丈夫唐璧之间用来表明身份的证物变成了一对碧玉玲珑。

之后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还衍生出了部分以小说为蓝本改编的戏剧作品,而这种剧本的流行和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喜好是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夫妻

首先以乐昌公主故事为蓝本改编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这能够提起阅读者的兴趣,其次破镜重圆的结局符合中国传统中对于大团圆结局的期盼,这也能迎合当时百姓对于文化产品的要求。

而在后续文学作品中,虽然出现了许多代替镜子的意象,但是在绝大多数衍生作品中,铜镜依然是分别的夫妻最常用的信物,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镜之所以在此类故事中如此受追捧,除了乐昌公主原型故事的影响之外,还和铜镜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关。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出现了“一物分葬”的习俗,即将一个完整的物品分开,分别置于夫妻二人的墓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铜镜

到了秦汉时代,铜镜就成为了最常用的分葬物,在许多那一时期的墓葬遗址中,考古人员都发现了被人为切分的镜子。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对铜镜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铜镜是当时的闺房之物,可以更好地体现夫妻的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才子佳人画像

再者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流行把铜镜作为定情信物了,部分出土的铜镜上还有相关的铭文,他们将铜镜带入土中也有纪念这段感情的因素。

另一方面,铜镜作为古代用来正衣冠的物品一直都和正气等概念有所联系,而在夫妻关系层面,铜镜则代表着女性的贞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御览》书影

在《太平御览》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据传古时有一对夫妻即将离别,丈夫在出门前将家中的铜镜一分为二,自己携带一半作为信物,结果之后不久妻子就与他人私通。

家中留着的半面镜子就化成了喜鹊,飞到了丈夫的案前,丈夫也因此知道了家中的变故,之后就没有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喜鹊图案的铜镜

正因如此,也有人认为徐德言当初以铜镜为信物,是要提醒乐昌公主保住自己的贞洁,但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清楚,隋唐时期社会文化较为开放,当时的人们对于此事应是不甚看重的,这显然是对徐德言的过度揣测。

但从这种说法中,我们也能看到在理学等儒家学说的影响下,后世百姓对于贞洁的愈发看重,而这一变化趋势从乐昌公主传说的演变中也可以看到。

在唐代的文献记载中,乐昌公主是做过杨素姬妾的,且在那段时间里还备受杨素的宠爱,但在宋代改编而成的戏剧中,乐昌公主虽然成为了杨素的小妾,但由于杨素的夫人善妒。

因此杨素并不敢对乐昌公主有什么非分之想,其也保全了自己的贞洁,这显然是后来的文人为了迎合大众喜好所做的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曲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在明代剧本《合镜记》中,对于这段情节的改编就更加离奇了,作者不但让杨素收了乐昌公主做义女,还加入了杨素梦见徐德言跳河后前去相救的故事,这既保全了乐昌公主的贞洁,还强调了杨素对于两人的恩情,可谓一举两得。

从剧本内容的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于女性贞洁愈发看重,到了明清时期这甚至已经变成了古代女性身上的一把枷锁,连带着破镜重圆的故事也变了味,其最初是赞颂夫妻之间坚贞不渝的感情,而这在困难前更显珍贵。

到后来破镜重圆却变成了对于那些坚守贞洁女子的奖励,似乎只有保住贞洁才有与丈夫重逢的可能,这令夫妻之间的感情因素被淡化,也难怪会有人提出徐德言送乐昌公主镜子是为了监视其行为的言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龙凤铜镜

由于铜镜和女性贞洁之间的这层文化关系,也导致创作者更愿意以镜子作为故事中的信物,哪怕其已经在之前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了。

《合镜记》第五折中有“真奇异,你看月圆镜圆人又圆,顿成三美,顿成三美。”的语句,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团圆的无限期盼,这也让破镜重圆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深受人们欢迎。

这个故事的流传也让人们对于婚姻有了更多的幻想,甚至加上了宿命论的色彩,这对于婚姻自由是相对不利的,这也需要得到人们的正视,有的时候维持婚姻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给予彼此重新选择的空间也是极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太平御览》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古今事文类聚》,祝穆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古今小说》,冯梦龙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