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有媒体报道,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再续五年期限,并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等字样用于整车宣传与外观上。

很快,该消息冲上新闻热搜,不仅敲定了华为未来五年内汽车业务战略,赛力斯与华为合作即将“分手”的谣言也不攻自破,共同赋能AITO问界系列车型,仍是双方未来统一、坚定的发展方向。华为方面对此表示,问界汽车商业模式不会改变,华为仍然深度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整个事件,相信不少汽车从业者自始至终都在关注,今日也算是一锤定音。对于赛力斯汽车与华为共同孕育、实践的智选车模式来说,不仅开创了全新的模式,更是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面对双方的合作和未来发展,这里抛出几个观点:

第一:赛力斯与华为的“软硬联合”,二者缺一不可

整车制造,始终是重技术、重投入、重经验的领域,在ICT领域具备优势的华为,想要助推汽车行业加速发展,也需要躬身学习,与头部造车企业深度联合。而赛力斯汽车作为近二十年的老牌造车企业。过去一年间,AITO问界系列车型交付已突破8万台。赛力斯汽车技术研发与制造实力兼具,结合华为在智能生态方面的赋能,才造就了AITO问界系列、智选车模式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智能化时代,想要继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赛力斯与华为双方需要持续、深化合作,重仓对彼此的投入,缺了谁都不行。目前,对于双方来说,智选车模式仅仅迈出了一小步,仍然任重道远,赛力斯与华为这对“同桌”仍需共同努力。

第二:赛力斯模式难复制

众所周知,华为与车企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由浅入深的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在智选车模式下,当下与华为合作最深的车企是赛力斯汽车。

一直以来,赛力斯汽车被外界“误读”为代工厂,但了解汽车制造的人都明白,造车绝非一朝一夕的快速工程,需要非常深度经验积累。和那些“雷声大、雨点小”的合作者来说,赛力斯汽车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次的公告也证明了,华为与赛力斯双方一直是公平、平等的合作关系,绝非是某一方主导,更不是刺耳的“借鸡下蛋”。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赛力斯汽车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便抛开雄厚的企业实力本身,赛力斯作为民企,较高包容度和配合度是吸引华为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就智选车模式的关键基因。如今,智选车模式初获战果,对于那些想要“摘果子”的车企来说,想要复制这种成功也绝非易事。

第三: “造好车卖好车”需脚踏实地

毫无疑问,在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中,双方都在努力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发挥在各自领域中独有的优势,才有今日的AITO问界系列车型之成功。站队吃瓜的机会,对于路人看客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但对于从业者来说,出色的成绩值得肯定,存在的问题也不应忽视,我们不应以一时一日之得失,盲目肯定或否定一个方兴未艾的新物种。中国汽车的发展之路,不是戏说历史,是每一个企业和品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中国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面对仍然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与品牌需要以务实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赛力斯还是华为,想要获得市场的关注与青睐,“造好车、卖好车”是实现商业成功的唯一路径。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款产品,才是双方并肩加速前行的必行之举。

智选车下一个五年,赛力斯与华为都不能缺席,且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