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知命故不忧

乐天知命故不忧

王万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天知命故不忧”,这句话源自《周易·系辞上》。说的是易道与天地之道相似,乐于自然趋势,而无一念之杂,深知命运有定,不为利害祸福所动心,所以处之坦然。乐天知命,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原则的浓缩,是一种大修养、大境界。

乐天知命是一个成语,这里所指的“天”系指自然而言,“乐天”就是顺应自然,“命”就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知命”就是认识、承认、顺应客观的规律。从旧义上说是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而现在多引申为安于现状,乐守本分。乐天,也含有知道自然的法则与生命的价值之意,所以说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周易·系辞上》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说,与天地相似与“天地准”是一个意思。不违,就是与天地合其德、合其明、合其吉凶。其智慧周遍万物,而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遍行天下而不放纵离散,乐天知命,因而不会忧愁。相传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也就是无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张尔歧先生曾说,能够乐观地接受天道自然来修养自我,知道自强不息地做好当时该做的事,对过去的事不采取憧憬梦想的态度,而是脚踏实地去做当前的事,尤其是以实践人道、推行人道为己任而不求名利富贵,还有什么得失,还有什么忧虑呢?

《周易·系辞传》通篇讲的是如何顺应天地之道,追求天、地、人三才的和谐。“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从表面上看,意思是,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而君子的内心思度的却是鸿鹄之志,同时也深藏着乐天知命的思想。这是因为“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缘故。

只有乐天知命,才不会自寻烦恼。君子与天地的法则相适应,就不会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而能得以顺生。了解周遭万物,用天地之道去周济天下苍生,就不会有过失。志向深远而不流散,顺应天时而自得其乐。了解自己的性命归宿,所以就不会有忧虑。对人敦厚仁义得以安居,就能做到博爱。如果能这样顺应天地法则,又胸怀道济天下之志,能够乐天知命,敦厚乐居又懂得爱人,内心做到坦坦荡荡,当然可以无忧无虑了。

乐天知命是一种崇高的生命境界。乐天知命是一种超然的天命观,是一种源于天而高于天的生命境界。乐天知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乐天知命,就是顺应天(自然)的变化,知其命数,乐其自然。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都不是能由自己决定的,不要追名逐利,不要怨天尤人,那么自然就会快乐。收获是乐,耕种也是乐;赢了是乐,失去也是乐;治国理政是乐,抚琴诵读也是乐。

孔子说,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想必人世间红尘滚滚,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生之苦不外乎对功名利禄的奢望。一旦有了物欲缠身,人就难以超脱,也就快乐不起来了。孔子对天命的历程认识是:知命——畏命——立命——不忧不惧。知命,是知天道和人道,是先知而后立命,不轻言委于命,孔子是一个唯物论者。如果一个人对生死、富贵能顺其自然,进德修业,尽力地做好本分之事,就会达到“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超然境界。

(原载2016年9月24日《安阳晚报》国学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王万顺,1950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安阳市人社局退休干部,资深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阳周易研究会顾问、羑里城发展顾问、安阳市第三届最美(博学)老人;潜心研学《周易》近三十年,撰写易学研究与宣传各类作品100多万字,包括报刊发表200余篇(海内外上千家互联网平台收录转载),出版书籍《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在国内社会各界做推广《周易》文化知识讲座与专业授课百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