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笔者近10年的职业生涯里,在车展期间和车企负责人的交流,曾经是一种沉闷无趣而例行公事的活动。原因很简单:人家领导并不真的想说干货,也确实没啥干货可说。

前者很好理解。因为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是国内或国际的上市公司。一旦涉及产品、战略等关键信息披露,哪怕是企业一把手也会三缄其口,慎之又慎。更不用说,那些仅仅担任设计、销售的负责人,是否愿意乃至有资格讲一些敏感相关的话题了。

而后者,则是汽车产业长期缺乏底层技术创新的结果了。在传统燃油车大行其道的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和车身控制,一辆车上可供创新的部分堪称乏善可陈。在长期不变的竞争格局下,每家车企每年在自己车型产品上做的,无非是一些按部就班而墨守常规的修修补补。改一个前脸中网格栅,调一调内饰配色……

相比之下,如果某个合资品牌能在既有成熟车型的国产化产品上,实现了轴距和车身加长,那就真值得请个老外高管来到采访间,大书特书一番他们是如何“洞察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并大发慈悲地予以了满足。可这些套话,又有谁愿意听呢?

这么看,身为一把手且热爱表达的特朗普先生,是个绝佳的采访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看,身为一把手且热爱表达的特朗普先生,是个绝佳的采访对象

更重要的是,在车展期间的车企老板们,往往忙到不可开交。在几天时间里,大家一方面要接待来自全国的媒体,另一方面还得与同行、供应商乃至经销商进行交流。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由经销商转为直销的变化也让车企开始重视用户运营,因而老板们还得面向用户“营业”。因此在这期间,老板们接受媒体专访往往受制于时间问题,不能谈的太深。而同样的,媒体们则有太多老板来自己这里“蜻蜓点水”,没法进行更多准备。

这么一看,是不是和车企的老板们,真的就没啥可聊的了?

相信我,和车企老板们的一些采访,有趣程度远远赶不上《十三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我,和车企老板们的一些采访,有趣程度远远赶不上《十三邀》

当然不是这样。如今的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早已被智能化和电动化掀了个底朝天。而这种变化,已经从行业认知,演变成了几乎所有消费者的共识。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一切因素都在今年发生了巨变。而在这样的变化过后,汽车这个赛道中的所有玩家,都在面临着各类挑战,乃至生死抉择。

首先,是正在寻找新“活法”的外资车企们。从今年上半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车市表现就能看出,已经建立起对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愈发坚定认可的消费者们,正在用脚投票,“杀死传统燃油车”。面对这一现象,过去靠销售传统燃油车获得丰厚利润的外资车企,打算如何破局呢?

其次,是貌似正站在时代潮头,却无时无刻不在恐惧坠入深渊的造车新势力们。一方面,早已All In电动+智能化的新势力们,已经在智能汽车时代依靠组织变革、产品定义和技术研发,建立起了自己的先发优势。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卷的汽车市场,已经让许多车企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而对于还在赔本烧钱搞研发的造车新势力们来说,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无异于饮鸩止渴,是在将自己的盈利节点不断推后的“壮举”。该如何活下去,是包括蔚小理在内所有新势力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是终于抓住了时代机遇,正在将合资品牌挤下牌桌的中国自主品牌们。诚然,比亚迪依靠全栈自研的新能源战略实现了对所有在华外资品牌,乃至丰田、本田等传统汽车集团的销量赶超,但像吉利、长城、广汽和上汽这样的自主品牌,并没有获得同样的增速。如何抓住消费者买车意识转变而带来的新机遇,是摆在自主品牌面前的难题。

正是看到了这三类企业正面对各自棘手的问题,虎嗅汽车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重磅推出《关键决策20人》人物访谈专题。在车展期间,我们将精选20位来自外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与合资品牌的全球一把手,抑或重点业务负责人,将直接乃至“尖锐”的问题抛给他们。以便了解,这些拥有企业决策权的企业家们,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时,究竟是怎样做出了影响企业走向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直接与他们讨论,这些站在风暴最前沿的决策者们,如何看待市场的走向。以及在决策的过程中,他们又面对了哪些压力,以及挑战。

了解那些关键决策者,做出了哪些关键决策,这才是与企业家们直接对话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的对话发生,对于用户来说才有价值和意义。而这,便是虎嗅汽车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将为大家提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