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二年七月(372年9月),东晋第八位皇帝、简文帝司马昱病逝。简文帝临终前让大司马桓温“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即让桓温像诸葛武侯、王导一样辅佐即将继位的孝武帝司马曜。诸葛武侯自不必说,王导当年可是与晋元帝“王与马共天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般人看来,简文帝让桓温“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是给予桓温的巨大恩荣,桓温应该高兴。然而桓温在收到简文帝的遗命后很不高兴(事既不副所望,故甚愤怨),甚至拒绝入朝辅政。那么简文帝让桓温“如诸葛亮王导”,桓温为什么不高兴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和元年(345年),桓温出任东晋的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控制了东晋在长江中上游的兵权和地方治权。永和三年(347年),桓温灭亡成汉,升任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成为东晋权力最大的重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推测,桓温在灭成汉后恐怕就有了取代司马家的野心。于是桓温对内主持“庚戌土断”,打击阻挡他称帝的士族门阀;对外三次北伐,以此积攒足以称帝的威望。桓温对内很有成效,但对外的三次北伐却以虎头蛇尾、事倍功半、耻辱性大败结束,反而打击了桓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三次北伐以耻辱性大败结束后,已经年过五旬的桓温知道自己无法发动第四次北伐了,就将精力主要用于对内清除异己和准备篡位。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除了当时的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皇帝,是为东晋简文帝。桓温的权势也在“行伊霍之事”后达到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增强个人权势之外,桓温改立司马昱为皇帝的另一个原因是为自己篡位铺路。因此当得知简文帝病重不起的时候,桓温希望简文帝直接禅位给自己或者让自己如周公摄政故事。以周公之名行篡位之事是权臣篡位的套路,桓温之前的王莽、曹操父子、司马三代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文帝本想按照桓温的意愿让他“如周公摄政”,但因为王坦之的阻扰而改成了“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虽然很光荣,但也在名义上消除了桓温篡位的可能。正因如此,桓温才会非常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