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伤寒论》:小建中汤

【处方】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芍药18克生姜9克(切)胶饴30克。

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更上微火烊化,分二次温服。

【注意】呕家、吐蛔、中满者均忌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减变化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

若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

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

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应用

小建中汤就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这一点从本方治疗虚劳病也可得到佐证。虚劳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虚衰,属慢性衰竭疾患,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炎、肝腹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消化性溃汤、结核病、肿瘤晚期等疾病等见有体质消耗,体力衰竭者,均可以虚劳论治。

小建中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越是运用广泛,就越说明该方子针对的可能是某一种体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质之方,它的真正意义应当是强壮“病的人”,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腹膜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结石、慢性胆囊炎、过敏性紫癜、前列腺增生症、输尿管结石、痛经、蛔虫病、股疝、便秘等。

2.以动悸、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神经衰弱、心率失常、低血压症、贫血等。

3.其他方面:

肺结核、血管神经性头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遗尿症、水疱性结膜炎、眼底出血(暴盲)、鼻衄、自汗、盗汗、发热、黄疸、遗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小建中汤的症状要求:

一是指因精力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二、有比较明显的腹证: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

三、本方所主之疼痛为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或绵绵作痛,或挛急作痛,经常发作,但程度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定。同时伴有心悸、烦热、多梦、鼻衄等兼证。当以这些兼证为主诉时,应见到本方特有的疼痛、急迫症状,才可使用小建中汤。

四、适用小建中汤的舌象,舌苔可以是薄白苔、薄黄苔,也可以是厚苔,但舌质必须柔嫩,有光泽,若舌质为坚老而苔厚腻者,就不适宜了

五、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饴糖属麦芽糖类,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不可用白砂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医案

1、胃粘膜脱垂

张某,男性,42岁, 1966年6月l0日初诊。

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五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症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结果:上药服六剂,胃脘疼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

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塘外,他无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脊柱关节疼痛、胃溃疡

某空军干部,肥大性脊柱炎,故脊柱、关节疼痛;慢性溃疡病,故胃脘疼痛。结合舌脉辨证,予小建中汤。一周后,胃疼,脊柱关节疼痛皆缓解。后以蜂蜜代饴糖,因过敏,面部浮肿。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