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1日,慈禧突然杀回紫禁城,发动戊戌政变,尽管光绪一再辩白,慈禧却唾道:“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傻孩子,今天他们(维新派)除掉了我,明天你还能有命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三岁时,稀里糊涂在睡梦中当上皇帝之后,他的这位“亲爸爸”仿佛一直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貌似只要有慈禧在,光绪的皇位就在。从二人后来的结局来看,这的确如此。光绪帝在驾崩之后的不到24小时里,慈禧也薨逝了。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不言而喻。那么,慈禧在今天说出这句话又有其他含义在之中吗?

换言之,如果维新党所谓“围园杀后”的计划真的成功,光绪帝不就可以真正意义上的亲政。

从此大权独揽,轰轰烈烈地开展他的维新大业,重振大清了吗?

可笑,太可笑了!

如果这样按照这个思路实施下去,不能说光绪是个昏君,也是个幼稚的君主。
因为一旦维新派这种异想天开、书生意气的天真想法得逞,光绪帝离死也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经过,兹不必过多赘述。

虽然光绪帝有一腔变法的热血,但由于康梁的计划太过于理想,且缺乏通盘考虑,急于求成,必然会走向失败。

政治体制改革本就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他们竟渴望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不给地方准备时间,且举措激进。

如裁撤闲散衙门及冗员,一下就多出上万名下岗员工,这群人除了当官什么都不会,关键的是还不给人家安排再就业。

废八股改科举本是好事,可旧的选官制度废除,新的却不能相应建立起来。

天下读书人数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临考之际。现在通知人家你之前学得那些都没用,朝廷选拔官吏不看这个了,人家不跟你拼了命。

取消旗人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日本明治维新是将地方大名改做藩知事,但不掌实权,且待遇不变。类似于杯酒释兵权,用赎买的方式。

问题是大清朝一众皇亲贵胄哪个不是旗人,你断了人家钱粮,他们不跑到颐和园找太后给主持公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光绪的维新变法树立的对立面太多,已经把朝廷上下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

换种说法,戊戌变法的实质不过是帝后党争,既然帝党要夺权,那么慈禧太后见大势不妙,必然也就会收权。

为此,她连下四道懿旨:

一、变法期间及以后,凡是二品以上新任大员,都要到颐和园向太后谢恩;

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

三、太后和皇上将于秋季到天津阅兵,一切事务由荣禄筹办;

四、罢免帝师翁同龢的一切职位,即日离京返乡。

以上四道旨意,慈禧把人事任免权、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剪除了帝党核心成员,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到了京畿周围,以防不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维新派便误以为,太后会在天津阅兵时发动政变,废掉光绪帝,便有了后来“围园杀后”的计划。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见自己的培植的亲信一个个逐渐被光绪罢免,便有些坐不住了。

而她正是靠这些人来执掌权柄,一旦失去了支持,也就代表着失去操纵天下的机会。

为此,她决定起身从颐和园回宫,发动政变,收回大权。

在此提一句,慈禧发动是因为杨崇伊的密折,感觉到大权旁落。并非袁世凯的告密。

不过也正是因后来他的告密,让慈禧知道康有为等人“围园杀后计划”,的确起到了加剧政变后果的激烈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9月21日,戊戌变法随着慈禧的回宫而即将走向失败。

在金殿之上,慈禧痛心疾首地冲着光绪说出了开篇的那句话。

在她看来,维新一党“莠言作乱”,康有为曾说过“杀几个一二品的大臣,这法就变了!”

此话一出,让满朝文武中的一二品大员人人自危。

一旦光绪亲政,会不会为了变法,听从康有为的话,真杀几个一二品的大员。

如果慈禧遭遇不测,那些维新派得罪的守旧派以及被裁减的皇室宗亲、旗人子弟,会不会为了自保,借机以“清君侧”的名义谋反?

到那时,光绪皇帝内无权臣辅佐,外无悍将护卫,岂不是任人宰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后来光绪被软禁在瀛台,那些守旧势力仍然不打算放过他。

1900年6月25日,端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以及那位大阿哥溥儁,竟公然带领义和团众杀进瀛台向光绪皇帝发难。

不过好在此时,李莲英带着慈禧的懿旨赶到,将在场所有叛乱人等,全部拿下,这才救了光绪一命。

如果当初康有为等人的围园杀后计划真的成功,没了慈禧,光绪帝怎么能收拾残局,又如何对付的了满朝手握重权的皇室宗亲和守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