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百家姓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姓氏不断变化、增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严姓是中国第九十四位姓氏,在长江流域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今严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总人口大约有246万。

得姓始祖严忌,本庄姓,西汉词赋家,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以文才和善辩闻名于世,才识过人,人称“严夫子”。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命》。先为吴王刘濞门客,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未纳,即离吴投梁孝王,颇得孝王厚遇。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遂改严姓。庄姓源于芈姓,可追溯至黄帝后裔颛顼帝。《元和姓纂》所载:“严氏,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庄氏、严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故奉其为得姓始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说文》解释:“严,教命急也”繁体严字的下部是敢字,在金文中,敢字像人手持猎叉迎面刺击野猪之形,显示场面十分险峻。而厂表示发音,厂的本义是山崖,借意表示人兽搏斗如临悬崖之险境,使人不自觉地惊呼起来。吅字的本义就是大声呼叫。严字的本义是紧急、急迫。

严人是一群与野兽搏斗十分有经验的人,肩负着氏族的食物供应重任,因此,严宁金文严人崇拜能猎取野兽的体魄雄壮的勇敢者,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命名氏族和族徽,严人长期居住之地称严地,建立的城保称严邑、最终建立严国,出现严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严姓主要源出两大支:古严国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古严国。在尧舜时期已经有严国,尧时代的名士许由之友严僖、战国时韩国人严遂都是严国的后裔。古严国的族属和古址已不可稽考。根据历史上严氏的分布留下的一些带严字的地名推测,估计古严国应在今河南洛阳一带。严国很可能在夏商时已经灭亡,之后严人一部西迁,到过四川西昌一带;而向东迁移的驻留过浙江建德地区;南移一部严人定居于湖北武穴地区和湖南益阳地区。严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第二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的后裔中一支以其谥为氏,是为庄氏。东汉时,为避讳明帝刘庄的名,命天下庄姓改姓,依据庄、严同义,遂改为严姓。进入魏晋时代,一部分严姓又恢复了庄姓,于是天下存有庄,严两姓,庄,严两姓都自认为是出自楚庄王之后,不许互相通婚。芈姓严氏的历史有19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严姓氏族中与其他姓氏一样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最重要的事件是在东晋末十六国时,后燕的丁零人的严氏族随慕容氏族进入中原,成为河南严氏的一部分。北魏时川东鄂西的巴人中有严氏族,不久也成为西部汉族严氏的一部分。丁零和巴人中的严氏的先人可能是古严国人西迁的后裔与当地土著的混血人群。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严姓氏族势小力弱,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活动在西北部。到东汉以后,随着芈姓严氏的加人,严姓发展很快,在江浙地区形成严氏聚集区,到三国、两晋时,西部丁零部和巴人的严氏同化为汉人,并在西北的冯翊、天水、华阴形成三支望族,这是严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到唐宋时期,严姓已经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

宋朝时期,严姓大约有12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宋朝时的第九十九位。湖南为严姓的第一大省,占严姓总人口的22%,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江西,三省严姓约占严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河北、山西、湖北、浙江等省。形成了以湖南和川东为中心、沿长江向东梯度递减的严姓聚集分布带。

明朝时期,严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一跃上升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姓氏。浙江是严姓第一大姓,约占严姓总人口的23%。浙江、陕西、江西、江苏是严姓的主要聚居区,四省严姓占严姓总人口的近70%;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广东等省。原严姓大省湖南的严姓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向南和向东迁移。另一严姓大省四川的严姓向陕西移动。全国严姓重新形成东南浙赣苏、西北陕晋两块聚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严姓人口已达到246万,排在全国姓氏榜上第九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主要分布于江苏、四川、湖北、广东四省,大约占严姓总人口的41.5%;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贵州,这五省占严姓总人口的27.3%,江苏占严姓总人目的12.3%,为严姓第一大省。形成了西起四川、东至江浙的长江流域严姓人口聚集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严姓有冯翊,天水,华阴等郡望。严姓著名的堂号有富春堂“富春”堂号典出东汉严光,严光,字子陵,年少时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到刘秀当上皇帝时,把严光请到京城,晚上同床共眠,并封他为谏议大夫。他不愿意过这种仕宦生活,跑到富春山隐居起来。

2、宗祠楹联

会稽贤守;藕荡渔人。

循居剡曲;卖卜成都。

万石严妪,贤扬东海;三休居士,高卧中林。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3、族规家训

1.曰孝,厥义云何盖,孝为百行之原。

家庭之内先宜谐,子若不孝则父母终身依靠着谁?况人子一生,自始至终,那一件不是父母所遗;那一事不是父母所顾,复试想当日为孩提时无不知爱其亲,这点孝心原是与生俱来的。及至长成,只为有了妻子,则孝道遂衰;私了货财,则孝思念薄,殊不知上孝尊亲你,其次养亲、显亲扬名尊也,菽水承欢也,虽有显养而不能得其父母欢心,亦与不孝者同等,若生不能养,养不能葬,葬不能祭,瞬息百年,终天遗恨,可痛可悼。

2.曰悌,厥义云何盖,悌为天性之实,不可不谨。

我与弟共一胞胎,同气连枝,此即父母之分身,何尔何我,何彼何此,世人只从形骸上分别,势利上起见,便争强弱,较多寡,枕听妻言,庭疏骨肉,独不思孩提少长之时,见有殴其弟兄者如拔毛刺肉,呱呱而泣,到今日有了室家,树立门户,便分尔我,不从田地上相形,便从贫富上较量,好好兄弟如同陌路,可胜悼。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严姓族谱153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严姓历代名人123名,占总名人数的0.2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十一位。严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9%,排在第六十位;严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6%,井列排在第五十五位:严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3%,排在第六十四位。

严姓历代被载人史册的重要人物

战国韩国大臣严遂;西汉今文春秋学的开创者严彭祖,辞赋家严助、严忌,涿郡太守严延年,隐士严君平;东汉名士严子陵(即严光),佛教翻译家严浮调;唐朝诗人严维;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明朝宰相严嵩,琴家严澂;清朝文学家严可均、严绳孙,诗人严遂成,实业家严信厚。清末民初启蒙思想家兼翻译家严复,教育家严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修谱师、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夏易经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冯志亮与蓝海观点》《次时代的网络新闻营销》《百家姓寻根手册》《家史家谱编修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