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3何时入伏,今年三伏热吗?为啥说今年入伏最早?夏至谚语咋说

夏至马上就要到了,人们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是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这天之后,白天的时间会越来越短,直到冬至日,白昼的时间达到了一年中的最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夏至这天的白昼最长,但却不是最热的时候,而是炎热的开始。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也就是说夏至到来之后,整个天气,都会开始变得炎热起来。直到三伏,气温便会达到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那么,今年的三伏在什么时候呢?天气又如何呢?夏至的天气,对今年的三伏,有什么预示呢?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日子。

而我们今年的夏至是在公历的6月21日,是庚戌日。也是夏至的第一个庚日,第二个庚日则是在十天后的,7月1日,这天是庚申日。第三个庚日则是在7月11日,也就是庚午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我们今年入伏的时间便是在公历的7月11日。

一般来说,夏至会在6月21至6月22交节,所以夏至之后,数“三庚”,入伏之日便会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当夏至这天在6月21日,同时恰逢这天又是庚日,入伏之日便会在7月11日,是历年最早入伏的日子。

那么,今年入伏最早,今年的三伏会热吗?老祖宗一般会依据夏至这天的天气,来预测三伏的天气。

民间就有“夏至无雨三伏热”的说法,就是说,夏至到来的时候,如果夏至节,没有雨水降临,就会预示着这个三伏天是比较热的。除此之外,还有着“夏至无风三伏热”的说法,就是在说,夏至节没有刮起风,那么,同样预示着这年的三伏天是比较炎热的。

而其实,无论哪一年的三伏天,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湿度最大的时候。夏至之后,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热量要多,地面的温度,自然也会一天天变高。到了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甚至会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所以这一段时间,是最为闷热的时候。人们还会用“上蒸下煮”的话,来形容这样的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甚至还有“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的说法。就是说,如果夏至节遇到了酉日,那么三伏天便会比较炎热;而如果重阳日遇到了戊日,整个冬天便会比较晴朗,少云少雨。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只是民间的讹传。

除了夏至天气无雨、无风预示着三伏炎热之外,民间还有些地方有着“夏至有雷三伏冷”的说法,就是说,如果夏至有雷雨降临,这一年的三伏天会比往年要凉快不少。

这其实是因为,夏至的雨水,预示着这一夏的雨水不会少,多雨的天气,自然会比无雨的天气要凉快不少。但总的来说,三伏天依旧还是以炎热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夏至在6月21日,而这一天又恰逢是庚日,所以今年入伏最早。今年的三伏究竟热不热,还要看夏至这天的天气究竟如何